1月14日下午,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舉行市長與港澳委員、港澳臺僑和對外友好工作顧問專題座談會。委員和顧問們積極發言,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賈同軍 攝)
1月14日下午,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舉行市長與港澳委員、港澳臺僑和對外友好工作顧問專題座談會。從文化傳播到帶動文旅要素品質升級,從提升商旅文體消費國際化水準到下大力氣發展新質生産力……10位委員、顧問建言獻策,助力首都高品質發展。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北京成為世界文化遺産最多的城市之一。我很榮幸參與了北京的一些文物保護項目。”市政協常委、香港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建議,以北京的文化遺産為載體,加大力度吸引外國游客,讓世界感受到“北京歡迎你”的溫度,推動海內外民間交流交往。他還建議,每兩年舉辦一屆“世界文化遺産北京交流論壇”,匯聚全球智慧,提升北京及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的國際影響力。
“當前,北京聚集了全球多家知名高端酒店,已經構建起一張覆蓋全球的商業資源網路。”市政協委員、嘉裏建設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郭孔華建議,以高端酒店發展帶動文旅要素品質升級。要打造北京標誌性的文化和體育盛事,為高端酒店發展打造更多引流場景,建設一站式預約和快速通道,提供更優旅游體驗。應適當為高端酒店提供政策支援等,促進其降本提質。
聚焦提升商旅文體消費國際化水準,市政協委員、新鴻基地産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基泓建議,要着力優化設施環境建設,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消費空間,比如增加與景區、劇院、體育館、展覽館等相配套的餐飲購物商業設施佈局,共同挖掘北京消費流量潛力。鼓勵建設集博物館、藝術館、滑雪場、室內水族館等多樣化業態組合的綜合性商圈。多措並舉,在北京營造高標準的國際化商旅文體消費環境。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看到了北京下大力氣發展新質生産力與高精尖産業的決心。”市政協委員、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曾順福建議,要構建“鏈長+鏈主+資本”協同發展的“一盤棋”,針對每條産業鏈,確立以“政府部門+市屬國企+頭部企業+資本”共建産業集群協同機制。推動投資組合圍繞高精尖産業“從0到1到100”的全周期佈局。
京港協同打造國際領先科創人才集聚“橋頭堡”;加強自主創新和平臺建設,推動智慧網聯技術創新發展;深化京港生物科技合作,助力北京生物科技企業國際化發展;錨定工業AI(人工智慧),做好頂層設計,催生更多助力行業發展,惠及民生的行業應用……會上,委員和顧問們爭相發言,為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真知灼見。(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