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記者會召開。5位委員圍繞“為提升首都城市精細化治理水準獻計出力”主題回答記者提問。(金瑤 攝)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北京將紮實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1月14日下午,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召開記者會,市政協委員陳冬、王延芳、楊洋、張婕、孫宇,圍繞“為提升首都城市精細化治理水準獻計出力”主題,回答記者提問,為進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準貢獻智慧。
陳冬委員:
推動“每月一題”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4年,市政協“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工作實現了“議題全覆蓋”,將13個重點民生訴求問題全部納入民主監督範圍;全年開展各類監督活動114次,500余名委員、1840餘人次參加,提交提案22件,報送社情民意資訊40余篇,28名委員在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月度例會上發言。
“這項工作緊扣民生高頻、熱點、難點訴求和問題,打破各專委會和界別界限,為政協委員參與首都城市共建共治搭建了新平臺。”來自體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陳冬説,“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工作為有關部門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援,助力辦好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我們將不斷完善工作體系、打磨工作流程,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推動‘每月一題’工作再上新臺階,實現與黨政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王延芳委員:
科學佈局電動自行車充電服務網路
2024年,北京市居住區集中充電設施實現全覆蓋。如何進一步提升電動自行車充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來自農業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市場行銷部(農電工作部)副主任王延芳關注的內容。
“目前,北京市電動自行車充電服務網路基本能滿足需求,但在個別區域,還存在充電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王延芳建議,要對存量充電設施通過替代改造提升服務效能,科學佈局增量充電設施,全面消除空白點位,持續提升覆蓋範圍和密度,進一步提高充電便捷性。
王延芳認為,要加強電動自行車增量管理,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查、品質可控,從本質上減少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風險;全力做好充電設施供電服務保障,降低企業充電設施建設成本,“還要因地制宜深化充電設施建設補貼,降低群眾用電成本。”
楊洋委員:
共同推動公園管理服務優化升級
來自文藝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台《一路暢通》主持人楊洋見證了“公園管理服務優化”議題監督小組民主監督工作及成效。經過一年努力,截至2024年12月底,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相關投訴同比下降38.5%,《北京市公園條例》修訂也提上議程。
楊洋還建議,“一園一策”制定人性化管理方案,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對不文明游園行為,要提升執法針對性和有效性,共同推動北京公園管理服務優化升級。
張婕委員:
構建全市統一的預付式消費監管體系
如何加強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的規範治理?來自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民建豐台區工委主委張婕建議,應完善法律法規,堵塞監管漏洞;設定預收資金限額,完善備案制度,強化資訊披露;明確監管職責,賦予監管部門執法權,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
張婕建議,通過全市統一的監管服務平臺,歸集經營者資訊,助力日常監管。此外,也要發揮社區、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如社區網格化治理、銀行存管、保險保函及誠信企業間“互保共擔”機制等,提高風險警惕性,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和經營企業利益。“希望通過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治理的有益探索,推動全行業預付式消費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孫宇委員:
讓快遞有“速度”更有“溫度”
快遞雖小,但關係千家萬戶。針對市民關心的快遞“最後一公里”服務,來自工會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業(國防)工會主席孫宇表示,從調研情況看,快遞行業存在運力不足、中心城區末端網點建設不足的問題。
他認為,需優化快遞全産業鏈條,建議交通管理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快遞車輛的統籌管理,科學合理優化線路,提高車輛利用率。在“618”“雙11”等快遞旺季和特殊時段,可適當增發快遞車輛的臨時牌照。
在網點建設方面,他建議利用好城市騰退空間,優先保障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在場地使用、租金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在科技助力下,快遞企業可與電商平臺協作,逐步實現用戶下單時即可選擇末端投遞方式,優化快遞配送流程,提高快遞派送的精準性。”孫宇認為,各快遞企業也要發揮主體作用,讓快遞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馬婧 李祺瑤 徐慧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