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奮勇爭先 攜手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日期:2023-12-01 14:56    來源: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分享:
字號:        

  2023年11月23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廳組織召開2023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新聞發佈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海淀區人民政府、朝陽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出席發佈會,介紹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總體情況、最新進展、重要成果、下一步工作等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2023年以來,北京市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攀升,發展活力不斷顯現,內生動力日益增強。前三季度全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佔GDP比重為44.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實現增加值8226.7億元,增長10.6%,為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是標桿政策首發首創,形成數字治理新體系

  大力開展制度創新,建立以《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2023年以來,我市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發佈《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發佈《數據清洗、去標識化、匿名化業務規程》技術規範。

  二是超前佈局數字基礎設施,築牢智慧城市新底座

  以智慧城市建設為着力點,以新基建為抓手,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出臺《“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2023-2025年)》,高效發揮光纖通信網路基礎支撐和融合賦能作用。截至三季度,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10.4萬個,當年新建2.7萬個;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累計千兆固網用戶200.7萬戶,當年新增66.3萬戶。初步統計,本市已形成1.2萬P的總算力供給規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智慧算力3402P,超算算力340P。我市雲服務商在津冀、晉蒙區域部署的智慧算力約為4082P。

  三是標桿技術鞏固戰略性優勢,催生孕育數字化産業新集群

  全國人工智慧頂尖研究機構在京聚集,自然語言、通用視覺、多模態交互大模型等關鍵演算法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微芯研究院獲批牽頭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夥伴計劃,發佈總量612TB的大模型高品質數據集,算力券政策10月份發佈以來,為模型創新企業提供了1076P的智慧算力。百度“文心一言”、智譜華章“智譜清言”等15個大模型産品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並正式上線,在全國佔比達80%。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已啟動500平方公里建設,部署智慧網聯乘用車、智慧網聯客運巴士、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等八大場景739台自動駕駛車輛在區內測試使用,構建新一代數字出行一張網。

  四是試點突破數據資産化關鍵環節,初步形成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本市“數據二十條”,率先創建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佈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方案和政策清單。出臺數據資産首登記、首交易、首入表和首開放等創新的獎勵措施,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發放27張數據資産登記憑證,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北京測繪設計院完成全國首筆空間數據交易。六家醫院數據流通交易在全國率先破冰,其中積水潭醫院實現骨科手術機器人數據估值1000萬元入股。

  五是開放場景推進産業數字化,賦能城市運作、産業發展和市民新生活

  加快實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市已有103家企業完成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生産效率提高10%以上。全面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智轉型”行動,支援551家專精特新企業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水準,發揮示範效應,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推動昌平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推進回天地區和城市副中心數字化社區建設,打造基層治理“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北京模式。“京通——京城辦事通”註冊用戶已達1900余萬。

  六是搭平臺促合作,聯動優化數字營商新環境

  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為主體構建了立體化、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體系。在13家市級委辦局和各區探索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在全國率先打造政産學研協同的企業首席數據官培育模式,現有企業首席數據官150餘人。海淀、朝陽、通州、石景山、門頭溝等區加快建設人工智慧、數據交易、元宇宙等特色産業園區,數字經濟“一區一品”的産業佈局基本形成。

  北京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始終處於引領者和先行者的角色。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數字時代,機遇與挑戰同在。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我們還需進一步完善以《條例》為統領的規則制度體系,超前佈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突破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培育壯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大力發展量子資訊、網際網路3.0等未來産業,持續提升數字人才的規模和品質。

  下一階段,我們將攜手各區各部門凝心聚力謀發展,發揮好數字經濟在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的“壓艙石”和“發動機”作用。重點完成以下任務:

  一是加速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制定智慧網聯汽車等數字經濟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數字跨境流動便利化制度建立,對接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

  二是加速打造國家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推動數據訓練基地、區塊鏈樞紐節點等重大項目落地,在自動駕駛、醫療和大模型訓練領域推行監管沙盒和市場准入白名單機制,預計明年會有更多央國企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的數據總部在這裡落地。

  三是加速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能級提升,努力在交易量、交易規模、交易品種等方面全國領先,支援市屬國企開展數據資産化試點,培育更多的數商、數企。

  四是加速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京津冀算力廊道,形成以智慧算力為主、通用算力和超級算力多元協同的首都地區算力供給體系。

  五是加速實施人工智慧大模型夥伴計劃,打造基於自主軟體框架+晶片的AI産業圖譜,推動通用大模型實現國際對標和生態構建,促進垂類大模型在政務、醫療、金融、工業領域商業化落地。

  六是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提升智慧城市“七通一平”數字化底座支撐能力,在“三醫”數據聯動、數字化社區、超高清顯示等領域謀劃推出新一批標桿工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