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救援——延慶區森林消防綜合救援支隊第四中隊轉移被困群眾紀實

日期:2025-08-06 08:4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救援隊員們正在轉移受困群眾。

救援隊員們正在轉移受困群眾。 受訪者供圖

  這幾天,在延慶區珍珠泉鄉臨時安置點,張淑芬(化名)因為暴雨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她和村民們忘不了,那支穿透風雨而來的橙色隊伍——延慶區森林消防綜合救援支隊第四中隊,30位小夥子,身上臉上糊着泥,明亮的眼眸裏寫滿堅定。他們憑着可靠的肩膀和有力的雙手,開闢出生命的通道,抬着、背着、扶着村民,深一腳淺一腳走出“孤島”。

  7月26日夜間,位於延慶區東部的珍珠泉鄉在歷史罕見的暴雨侵襲下,發生多處山體滑坡,道路被撕裂,電力、通信中斷。群山環抱的桃條溝村成為“孤島”,包括癱瘓在床的孤寡老人張淑芬在內,49名村民被困。

  救援刻不容緩。深夜,延慶區應急局森防大隊黨支部委員、第四中隊隊長李宇鵬接到轉移桃條溝村民的命令,全隊30名隊員隨即由備勤轉入實戰狀態,先遣隊凌晨五點半左右率先出發,大部隊隨後帶着擔架等救援設備挺進。

  從中隊所在的千家店鎮到珍珠泉鄉距離34公里,本就都是山路。因為暴雨,山體滑坡,行進更加困難。特別是進入珍珠泉鄉南天門村後,道路損毀嚴重,只能徒步翻山到目的地。

  想起當時的情景,副隊長王賀璞心有餘悸——洪水在山谷間奔騰嘶吼,水深齊腰甚至沒胸,稍有不慎就會被湍急的水流沖走。顧不上害怕,跟隨着村幹部的指引,救援隊揮舞鐮刀、鐵鍬,在濕滑泥濘、荊棘纏繞的陡坡上,硬生生“劈”出一條生命通道。繩索相連,手腳並用,這支橙色鐵軍花了近三小時終於翻過幾個山頭,抵達桃條溝村。眼前,車輛扭曲側翻,房舍半埋泥石,樹木倒地……暴雨洗劫過的村莊讓身經百戰的李宇鵬都感到觸目驚心。

  在村幹部的協助下,救援隊迅速展開工作,在村子盡頭地勢較高的緊急避險區域,癱瘓老人張淑芬正呢喃着“下暴雨了”。“大娘,別怕,我們帶您下山!”救援隊員邊安慰邊將大娘抬上擔架,幾名隊員雙手發力,穩穩抬起了生命的重量。

  原本就陡峭難行的救援路,回程走得更吃力。“大娘,別怕,馬上就下山了!”救援隊員的身體不敢大幅度傾斜、扭動,只為保持擔架平穩,肩膀磨出血痕,泥漿灌滿雨靴,也顧不上喊苦喊累。救援隊咬緊牙關,硬是在陡峭中一寸寸地挪移,將大娘安全地送達安置點。

  到了安置點,顧不上喝口水,李宇鵬一聲“走!”,隊員們轉身再次衝向風雨深處。“跟緊!看腳下!加速!”他的呼喊在洪流中激蕩,沙啞卻沉穩堅定。

  從凌晨五點半到晚上七點多,十四個小時生死競速,接連有數十名被困群眾成功轉移。當李宇鵬和隊員們完成救援撤回安置點時,沾滿泥漿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雙腳泡得發白,身上的劃痕隱隱作痛。“多虧有你們!”鄉親們心疼地念叨。望著鄉親們關切的眼神,李宇鵬抹了把臉上的泥水,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值!百姓平安,就是咱最大的動力!”

  風雨洗禮,初心如磐。洪水雖暫退,汛期仍未過,這支剛經歷生死考驗的隊伍,又繼續投入24小時應急備勤狀態。“時刻準備迎戰下一場風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李宇鵬胸前的黨員徽章格外耀眼。

  安置點裏,包括張淑芬在內的被轉移群眾吃上了熱乎飯,睡上了安穩覺,盼著雨過天晴,重回家園,“有黨在,再大的風雨都能一起扛過去。”鄉親們説起未來,眼裏有光。(武紅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