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灣村民被轉移出山後 搶險工程隊繼續挺進 讓鄉親們能早點回家

日期:2025-08-01 09:4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7月31日上午,懷柔區琉璃廟鎮雙文鋪村河畔,幾臺挖掘機正在平整路面,泥漿飛濺。“再過幾天,鄉親們就能坐車回家了。”中鐵十六局琉璃廟搶險現場負責人朱衛臣抹了把臉上的汗,指着不遠處正在搭建的管涵橋説。

  就在前一天,在朝陽消防支隊救援人員幫助下,全村近400人轉移完成,到了平原地帶的集中安置點。村民轉移後,來自中鐵十六局的搶險工程隊緊接着抵達了河畔。在這片剛經歷過暴雨重創的土地上,搶險隊伍用鐵鍬與機械一點點鋪就通往家園的路。

  “您看這河岸邊的石頭,都是暴雨衝下來的。”朱衛臣沿臨時便道前行,沿途還能看到洪水衝擊的痕跡,清理的淤泥堆積在道路兩側,攏成一座座小山。“7月27日我們剛到琉璃廟鎮時,全鎮就像被泡在泥裏——沒水沒電沒信號,走路得踩着沒小腿肚的泥漿,一步一滑。”他回憶,那天從駐地到鎮政府,平時1小時的路走了整整兩小時,沿途塌方的山體把路撕開大口子,隊員們只能繞着落石逆行,“導航早就失靈了,全靠老司機憑着記憶找路。”

  在京加路至前安嶺段,清理後的路面已能看到原本的底色,但路邊堆積的淤泥仍有半人高。“最厚的地方得有一米多,一鏟下去全是泥湯子。”朱衛臣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混着的細沙從指縫漏下,“平時清理一公里路最多3小時,在這兒我們七八台機器同時開工,幹了一整天。”他説,7月28日路通那天,等候的村民踩着剛露出來的路面走出了險山。

  他們的搶險工作不止這一處。7月29日清晨,搶險隊接到緊急任務——打通一條前往龍泉峪的路,確保村民當天轉移出來。龍泉峪村的位置就在這條溝的最深處。“本來計劃打到二隊村委會就行,村支書追着我們説,三隊還有20多個老人下不來。”朱衛臣説,“村幹部從二隊爬到三隊,走了4個小時,全是垮塌的路和湍急的河。”那天,搶險隊伍臨時從通州、石景山調來了18台鉤機,“機械臂在山坳裏擺開,拼積木似地一段段接路。”直到7月29日晚上8點,8公里山路終於通了。

  整條山溝的村民已經步行轉移出來,搶通車行道路的工作又被提上日程。在雙文鋪村的搶修現場,施工圖紙鋪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原來的路衝成了懸崖,站都站不住。”朱衛臣用樹枝在泥地上畫着路線,“只能從河對岸修一公里臨時路,再架座管涵橋跨過去,這樣車才能開到村口。”他抬頭望向正在作業的工人,“鄉親們盼著回家,我們多搶出一小時,他們就能早一小時見到自家院子。”(王可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