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密雲區西火路昨日下午搶通 北部山區水毀道路中斷點全部打通
從市交通委獲悉,本市“7·26”強降雨導緻密雲、懷柔、延慶、平谷四區共29條線路沖毀,涉及72處水毀點位,其中密雲30處、懷柔23處、平谷17處、延慶2處。截至7月31日下午,隨着密雲區西火路搶通,北京市水毀道路中斷點全部打通,不僅暢通了搶險救援與物資運輸的“生命通道”,更為後續災情處置、民生保障等工作築牢了基礎。
7月31日,西火路全線搶通,具備車輛人員通行條件。北京建工養護集團供圖
密雲區西火路
晝夜不停搶通最後中斷點
公路是救援的“生命線”。連日來,全市累計出動搶險人員1968人次、設備859台套,跨區調派人員、設備支援北部山區,全力打通水毀公路中斷點。
此輪強降雨中,密雲區西火路(X008)損毀尤為嚴重。市、區交通部門集結多方救援力量,晝夜不停全力搶險。
西火路全長32.5公里,是連接沿線鄉鎮與外界的重要通道。此次暴雨中,該路段路基、橋涵及附屬設施幾乎全被沖毀,交通徹底中斷。
災情發生後,密雲公路分局第一時間利用無人機勘查災情,制定搶通方案。面對持續強降雨、洪水水位高、河道水流湍急、通訊信號差等多重困難,搶險隊伍分秒必爭:7月27日晚,率先搶通興陽線馮家峪鎮西莊子村路段,為施工所需的機械和物資開闢通道;隨後分西線、東線同步施工。7月31日13時40分,西火路實現全線貫通,與外界恢復聯繫,受困群眾得以順利轉移。
G234國道興陽線
最快速度搶出救援通道
G234國道興陽線作為連接密雲、懷柔、延慶、門頭溝和房山五區的重要山區幹線公路,在本輪強降雨中受損嚴重,受災重點集中於懷柔、密雲和延慶三區。
其中,延慶段已於7月28日實現搶通,搶修車輛、物資運輸車輛可以通行。道路搶通後,搶險隊伍繼續向懷柔段挺進。懷柔段水毀長度約7公里,水毀“症狀”包括路基邊坡垮塌、擋墻沖毀、橋梁涵洞受損等。密雲段災毀形式主要是整幅或半幅道路沖毀、橋梁及涵洞沖毀、路基路面損壞、排水設施損毀、路基邊坡垮塌、沿河路基防護水毀等。
面對險情,由中國安能、中交一局、公聯公司、城建集團等多方力量組建的搶險隊伍迅速集結、協同作戰,從懷柔、密雲兩側雙向突擊展開攻堅,晝夜奮戰。
在搶修過程中,搶險人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臨水臨崖路段多,水毀中斷點長,橋梁涵洞受損、路基邊坡垮塌點位多,打通難度很大。施工隊伍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施工方案,對於暫時不具備回填條件的路基段落,臨時借用河道回填成為路基,將一個個阻中斷點與現存道路重新“拼接”成一條應急救援的“生命線”。
搶險隊伍齊心協力,克服通訊中斷、餐飲無規律、作息沒保障等諸多困難,每日奮戰20小時,用最快速度搶出了生命救援通道。同時,搶通隊伍還主動向沿線周邊鄉村公路延伸作業,全力幫助受困村莊打通救援通道。7月30日午夜,G234國道興陽線所有中斷點全部搶通。
這一通道的打通,實現了懷柔區琉璃廟鎮,密雲區石城鎮、不老屯鎮、馮家峪鎮、北莊鎮及大城子鎮與外界的聯繫,為周邊村莊的搶險救災、人員疏散以及物資運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支撐了山區災後救援與民生保障工作的開展。
直擊
200余套搶修設備“不熄火”
密雲水庫上游,縣級公路西火路在山洪的摧殘下,出現多處中斷點,最嚴重的地方,路面、路基已經不復存在……從7月27日清晨開始,西火路上響起了搶修機械的轟鳴聲,最多的時候有200多套機械同時工作,人歇車不歇,設備“不熄火”。
大山深處的西火路呈南北走向,南起西莊子村,北至火石嶺村,全長約32.5公里。在這次極端天氣裏受災嚴重的密雲區馮家峪鎮,有10多個村子在西火路沿線。“10年前,這條路就是我跟着修的……”站在搶修一線,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四公路處項目副經理鄭明明幾度哽咽。
7月26日晚,大雨滂沱,鄭明明接到相關部門通知,馬上帶人封閉了西火路。留下一部分同事在白河大橋勸返社會車輛、調集搶修機械,他帶着一支小分隊,穿上雨衣、拿上手電筒,向着西火路方向北上,“我們徒步去巡查……”當時,僅西莊子到石佛路段,短短800多米已經出現了險情,白馬關河在這兒拐了個急彎,直奔道路而來,半幅路基已被掏空。
27日清晨,天剛濛濛亮,雨還在下,雲層很厚,但集合在白河大橋附近的一輛輛挖掘機、鏟車已經抵達西莊子村。沿途上,這些設備還清理了不少落石。“進山搶修前,我們就制定好了施工方案,作業面有限,能帶多少設備就帶多少設備進去,司機儘量多備人手,搶修現場人歇車不歇。”鄭明明説,奮戰在西火路上的所有搶修機械,抵達現場後就沒停止轟鳴,燃油讓外邊往裏送。
曾在28日和30日兩次深入西火路搶修一線採訪。28日上午,白馬關河水位很高,洪流快速下泄,道路搶修人員用挖掘機就地取材,把淤積(在)河道裏的砂石挖出來,再用大卡車往前面運,在山根鋪出一條狹窄的碎石路,“水流太大了!倒進去一車,大半車都被沖走了。”一位卡車司機説。30日中午,白馬關河水位明顯下降,流速明顯放緩,山根的碎石路也加寬了不少。站在河邊,洪水的波濤聲不再震耳,但搶修機械的轟鳴聲,卻不絕於耳,“水流小了,路能通得更快了!”現場的一位搶險人員説。
30日下午,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傳來:縣道黃下路已打通,該路與西火路13公里處相連,可以把更多的搶險人員、設備運進西火路北段搶修現場。
西火路在31日搶通後,鄭明明和數百位搶險人員將繼續奮戰在這條山溝裏,他們將繼續加寬路基路床、應對突發狀況,給災區恢復重建創造更好的交通條件。(陳強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