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村民滯留4天一起吃“大鍋飯”等待救援 近400人有序移出白河灣

日期:2025-07-31 09:1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7月30日下午,朝陽消防救援隊員在雙文鋪村協助行動不便的群眾轉移。

7月30日下午,朝陽消防救援隊員在雙文鋪村協助行動不便的群眾轉移。(甘南 攝

  本輪強降雨中,懷柔區琉璃廟鎮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該鎮北部沿白河河谷分佈的雙文鋪村、狼虎哨村、白河北村、青石嶺村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村,夏季向來游客如織。

  上周六夜間,暴雨傾盆而下。僅雙文鋪村就有近260名游客滯留,加上村民,全村近400人被困。村支書王鳳森介紹,村子整體建在高臺上,地勢較高,這讓村莊倖免於洪水侵襲。村裏也有“規定”——汛期只要陰天,河邊露營地就停業,禁止游客進入,同時要求所有民宿上報客人名單,明確人員進出情況。

  然而,暴雨來得突然,出村道路被沖毀,村民和游客被困村內。“村裏情況其實挺好,用水不缺,吃的也不愁。”王鳳森説,村委會組織大家拿出發電機、車輛電瓶給水井水泵供電,保障了基本用水。各家也都有食物儲存,生活有保障。只是沒有信號,無法與外界聯繫,游客們都急着跟家裏報平安,每天都圍着他詢問何時能出去。

  “只要我在這一天,絕對不能讓大家餓着。”王鳳森向大家保證。隨後,他組織大家把食物拿到村委會,統一做大鍋飯。“吃的可能不是那麼豐盛,但是絕對能吃得飽飽的。”在他帶領下,村民和游客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等待救援。

  29日,包括朝陽消防支隊隊員在內的救援人員抵達雙文鋪村,為被困人員帶來了希望。進出村的道路早已面目全非,原本6米多寬的柏油路,如今只剩下緊貼山根的道墻。要進入村子,難度極大。

  危急時刻,北京建工施工人員在難以通行的河道上,用鋼管和木板搭建了一座簡易橋。正是這座“生命之橋”,為救援人員打通了救援通道。當晚7點,救援人員開始進村展開救援,一直持續到深夜11點。

  在救援人員幫助下,行動能力較好的游客和村民陸續開始往外轉移。考慮到安全因素,老人、孕婦、小孩等特殊群體被安排在次日天亮後再轉移。

  29日晚,村委會再次支起大鍋,大家同吃一頓大鍋飯。這頓飯,承載着大家在困境中的情誼,也預示着希望的臨近。

  7月30日,天亮後,救援人員再次返回村裏,繼續轉移剩下的老弱村民。由於道路被毀,地形複雜,要轉移這些行動不便的村民,救援人員只能用擔架抬、人力背着走。

  截至昨夜發稿,被困游客和村民仍在有序轉移,預計當晚能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

  新聞特寫

  “回頭,一定來家裏吃餃子”

  暴雨沖刷過的懷柔區琉璃廟鎮山路,碎石與泥漿交織成難行的險途。7月30日下午,朝陽消防支隊救援隊員們抬着擔架,深一腳淺一腳,往臨時便橋挪動。擔架上躺着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手裏還攥着一根磨得發亮的柺棍——腿腳不利落的她,是雙文鋪村最後一批轉移村民中的一員。

  到了橋頭,消防隊員輕輕放下擔架。兩個隊員上前,小心地攙扶老人起身。橋是用鋼管和木板搭的,比地面低不少,得先下10來級臺階才能上橋。這時,一名年輕的消防員已經蹲下,後背挺得筆直。

  “孩子,太辛苦你們了,我自己慢慢走就行。”老人擺着手,皺紋裏盛着歉意。她試着邁腿,可剛一使勁,就踉蹌着晃了晃。

  “奶奶您放心,我有的是力氣,保證不讓您摔着。”小隊員仰起臉笑,額頭上還挂着汗珠,“您趴穩當嘍,咱們慢慢過。”

  旁邊兩個隊員扶着老人的胳膊,輕輕幫她伏在消防員背上。消防員一手扶着用鋼管臨時搭建的扶手,一步一頓地往下挪臺階,前面有個隊員伸着胳膊護着他的腰,身後還有兩人低着頭,盯着腳下的木板。

  走到晃晃悠悠的便橋上,木板被踩得咯吱響。老人突然拍了拍他的後背,聲音帶着點顫:“孩子,等水退了,一定來家裏,吃餃子!”

  “好嘞!”消防員的聲音響亮得很,“等救援結束,吃餃子!”

  過了橋,消防員們把老人穩穩放在平地。風裏,好像還飄着那句清亮的回應:“吃餃子!”(王可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