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紅:圍繞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 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

日期:2023-01-16 21:06    來源: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分享:
字號:        

  1月15日晚,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紅,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直播訪談節目,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

  問:在前不久閉幕的奮進新時代的主題成就展上我們看到咱們北京金融街地標,還有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等等這些都展示出咱們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斷強化,也吸引了很多朋友的目光。您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也曾經表示金融業已經成為了首都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産業,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有了哪些強化呢?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過去一年,我們圍繞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首都金融發展不斷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對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北京是“一行兩會”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眾多銀行、證券、保險機構,以及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所在地。我們進一步加強服務保障,在京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保持了平穩運作、健康發展。目前北京金融資産已經超過190萬億元,約佔全國的一半。

  二是金融業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我們實施了一系列金融領域改革開放舉措,比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試點。萬事達、VISA兩大國際銀行卡清算機構,標普、惠譽、穆迪三大國際評級機構,SWIFT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不斷擴大在京佈局。我們還圍繞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積極進行探索,數字人民幣試點取得圓滿成功。

  三是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779家,總市值居全國首位。北交所開市運作一年多以來,上市企業的數量已經翻了一番,其中中小企業佔比81%,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也超過80%。同時,北交所的市場功能從單一股票市場擴展至政府債券市場,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在交易所市場發行國債。

  四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針對科創、民營、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我們先後建立了“暢融工程”、金融服務快速響應、“融資紓困直通車”等一系列工作機制。

  五是金融安全穩定進一步強化。我們不斷完善地方信用和法治環境,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穩妥有序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問:剛才您談到了2021年北交所開市,這是咱們北京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一件大事。到2022年11月北交所滿周歲了,我們也很想知道這一年多來,咱們北京的資本市場有了哪些新的發展和變化呢?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確實像您所説,北交所的成立,對於進一步促進北京資本市場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資本市場發展基礎更加牢固。北交所成立之後,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服務功能更加完備,豐富的機構投資者群體、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雄厚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是資本市場國際化水準顯著提升。近年來一系列的外資金融機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匯豐、瑞銀等等,持續加大在京投資和業務佈局。我們也通過開展QDLP和QFLP試點,進一步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三是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我們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私募股權二級市場轉讓試點,積極發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産品數量全國最多。去年,北京在全國首批發行了公租房公募REITs,近期京東物流REITs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平臺企業“綠燈”投資案例。

  四是資本市場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的成立,進一步打通了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成長路徑。去年,北京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61家,A股首發融資額超過1400億元,居全國首位,也創了近15年的新高。

  問:我們經常説為實體經濟服務,應該是金融業發展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了。去年有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因為疫情的原因,他們的生産經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那麼針對於這些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2020年以來,我們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緊急金融服務需求,建立了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制。8月份的這一派單就是我們在快速響應機制下解決的。收到派單之後,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企業了解具體的情況,然後積極協調中關村銀行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將這筆貸款延期了2個月,企業對此表示非常滿意和衷心感謝。

  去年,我們還進一步推出了更加便捷貼心的金融助企紓困服務。

  一是開行“融資紓困直通車”。主動聯繫企業了解融資需求,建立幫扶企業的名單庫,交給金融機構進行快速對接。

  二是面向全市金融機構選聘業務骨幹,組建了一支近400人的小微金融服務顧問隊伍,為企業提供無償服務。幫助企業跨過首貸門檻,接續存量融資,去年服務的企業有5400多家。

  問:那麼幫助小微企業共渡難關,咱們還有哪些措施呢?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

  首先是不斷優化金融營商環境。去年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機動車、船舶、知識産權擔保登記資訊的統一查詢,推動金融機構加強科技手段運用,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網上辦理不動産抵押權登記,使得申請貸款的企業能夠少跑路、降成本。

  二是持續開展“暢融工程”。根據不同主題,組織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幫助企業進一步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和産品資訊,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

  三是不斷拓寬助企政策的受益範圍。對由我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擔保的首貸企業,全部納入首貸貼息或擔保費用補助範圍。同時,進一步擴大了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和免除擔保費的覆蓋面。

  四是強化保險服務保障功能。指導“北京普惠健康保”不斷地完善産品方案,支援保險公司開發針對疫情防控、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領域的保險産品。

  問:其實不但是企業需要這樣的金融保險産品,普通人生活當中也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您看比如説像一些街邊小店、建築工地、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等,他們已經是我們這個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其實他們也存在着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比如説開店舖租房子、上保險等等。我們有哪些措施可以幫到他們呢?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去年3月份,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我們積極落實相關政策舉措。

  首先就是豐富信貸産品供給。鼓勵金融機構針對不同行業新市民的金融需求,創新産品和服務。比如,針對新市民的買車、裝修等需求,推出專屬的消費信貸産品。

  二是加強保險保障。比如,支援保險公司對交通運輸和物流快遞等行業的新市民開發職業傷害保險産品,目前曹操出行、美團等7家企業已經納入保障範圍。

  三是提升金融服務便利度。對難以提供收入證明、賬戶流水等貸款申請材料的情形,推動銀行採用進貨銷貨單證、微信或支付寶流水以及居委會證明等材料來評估收入狀況,更好滿足新市民的合理融資需求。

  問:過去5年來,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在不斷地強化,金融業作為首都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産業,應該説也承擔着越來越重要的使命,所以我們也非常關注未來5年,咱們北京的金融業還會有怎麼樣的發展?

  李文紅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在“十四五”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推動首都金融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首先就是要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不斷強化金融決策、標準制定、支付結算、金融法治等功能。

  二是持續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在金融市場開放、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援外資金融機構來京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三是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支援北交所不斷完善交易機制、擴大規模、豐富産品,辦好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和S基金,推動股權和創業投資穩健發展。

  四是鞏固擴大金融科技發展優勢。加強底層技術研發和創新,大力培育數字金融産業主體,支援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成長。

  五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倡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理念,支援金融機構加強環境風險評估和資訊披露,支援北京綠色交易所在碳賬戶、自願減排交易等方面率先探索。

  最後是要維護首都金融安全穩定。持續完善地方信用和法治環境,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穩妥有序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