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面運力保障方面,根據降雨時段,一是延長早晚高峰運力投放時長。二是平峰時段加開臨客,縮小列車的運作間隔,確保乘客的雨天出行。
第二方面是列車運作安全方面,發生降雨後地面和高架線路列車運作由自動駕駛改為人工駕駛,司機加強瞭望,確保列車運作的安全。必要的時候,雨天瞭望距離不足,可以採取降速措施,確保雨天行車安全。
第三是車站服務方面。發生降雨後,一是加強車站客運組織力量,及時為沒帶雨具的乘客提供一次性雨衣服務。二是在車站出入口鋪設防滑墊、放置提示牌、調整保潔頻次,及時對出入口、樓梯等易積水部位進行清掃,通過廣播提示乘客注意出行安全。
第四是應急值守方面。啟動降雨預警後,一是搶險人員會在車站的防汛有關部位和區間的一些重點部位加強巡視和值守,監控積水情況,發現積水快速抽排。二是公司指揮部和分指揮部現場指揮,三級指揮保障體系全部到崗到位,做到在崗在職在位。三是早晚高峰時段,各專業人員在重點車站和設備機房應急值守,快速處置突發情況,確保雨天地鐵運營安全有序。
第五方面根據預警的級別,地鐵運營公司和屬地排水集團,包括地下通道産權單位建立了聯動機制,協同處置積水。
總之一個目標,就是發生降雨之後地鐵公司會投入人力、物力來確保乘客的安全出行,提升乘客出行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