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繼孚委員:預約出行提高公交專用道利用率
預約出行,有望成為未來交通發展趨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建議,通過預約出行技術,提高公交專用道利用率。
【關鍵詞】預約出行
“公交專用道,對於實現‘公交優先’來説作用非常大。但從實際情況看,公交專用道利用率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郭繼孚認為,在未來出行模式中,公交專用道可以作為“公交優先道”,從規則上來講,公交車優先級排在首位,班車、合乘車、小客車則可以根據優先級別排序,通過“預約出行”平臺申請,按照預約的路段、時段出行,“共用”公交專用道道路資源。
要想實現這一設想,需要兩方面突破——一方面,允許預約車輛駛入公交專用道,意味着要對道路交通管理規則進行改變,確保按預約順序享受公平服務;另一方面,需要創新技術演算法,畢竟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做這樣的計算可謂“超級難題”。“雖然聚焦整個城市的預約出行很難,但我們可以從瓶頸路段先行先試,從最擁堵的環路、橋區做起,最終實現預約車道聯網。”郭繼孚認為,在合理的時段、向合理數量的預約車輛開放,讓供需之間高度匹配,在提高公交專用道利用率的同時,可以實現緩解擁堵、降低油耗和交通污染排放的多贏局面。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高度組織化、不堵車的交通系統,核心一定是預約,即為每個人分配好出行時刻表。
【關鍵詞】“雙碳”目標
與其他行業相比,交通領域的碳減排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推動交通領域實現“雙碳”目標,郭繼孚給出的方案是——建立居民交通出行“碳賬戶”,出臺將城市交通納入碳交易體系的工作方案。每個人的“碳足跡”都可以記錄。綠色出行産生積分獎勵,駕車高碳出行就會被扣分,如果積分不夠需要到碳交易市場買積分。通過這樣的規則,增強每位公民綠色減排意識。
這樣的暢想,放在過去很難實現,因為碳交易市場只面向行業,不面向個人。但在2020年9月,北京基於MaaS平臺建立了碳普惠激勵機制,平臺依據《北京市低碳出行碳減排方法學(試行)》的要求,計算並匯集市民綠色出行産生的碳減排量,並通過碳交易將所得以多種形式返還至個人用戶,這樣的創新嘗試為研究建立個人出行“碳賬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停車
停車難、停車亂,一直是兩會上的民生熱點問題。郭繼孚認為,破題關鍵在於深化“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理念,完善法規制定,提高違法成本。
“超大城市人口密度大,承載能力有限,想實現每個人有車,每輛車有位,全世界都做不到。紐約50%家庭沒有車,曼哈頓77%家庭沒有車。”郭繼孚介紹,從數據上看,北京核心區每人平均擁車水準已是曼哈頓兩倍,供需矛盾顯而易見。
“北京全面實施道路停車改革,道路車位實現電子收費後,為什麼路邊空車位多起來了?就是因為過去收費存在跑冒滴漏,免費停車普遍存在。”郭繼孚認為,除了發揮市場化手段調控需求之外,還需要提高違法停車成本。他建議,在修訂道交法時,應該為地方立法留出“彈性空間”,根據當地經濟水準、資源情況,制定合適的處罰標準。(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