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深化經濟和公共服務領域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持續增強發展動力。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楊秀玲:
我們將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精神上來,錨定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方向,發揮改革的關鍵一招作用,奮力開創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市發展改革委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民營經濟相關立法,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發揮首都服務全國、連結國際的市場作用;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為導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迭代升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制度完善向行為完善延伸,讓服務更有溫度、辦事更有速度、政策更有力度。
科技創新
加快提升科技創新中心發展能級。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繼紅:
錨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我們將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紮實推進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援力度,勇闖前沿科技“無人區”,力爭涌現一批世界級原創成果,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本市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行動方案,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産力培育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打造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三是突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不斷擦亮中關村“金字招牌”,推動出臺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謀劃若干具有國際水準的標誌性舉措,打造全球開放創新核心樞紐。
科教一體
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優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 李奕:
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一系列部署,為首都教育指明瞭奮進方向。我們將科學謀劃好、紮實推進好“十五五”時期教育工作,推動新舊動能轉型,做強人才自主培養國內迴圈體系,從人的全生命周期把握新域新質教育的佈局結構,推動教育的系統性躍升。
首都教育系統將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打通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高品質發展脈絡,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鞏固“雙減”成果,跨學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同時,打通知識生産線、人才培養線和産業創新線,創新育人模式和運作機制,塑造多元辦學、産教融合的教育新形態,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度。
數智北京
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壯大高精尖産業,做優做強現代服務業,紮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建設“數智北京”。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姜廣智: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以全會精神和建議為指引,堅持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做好數字經濟和高精尖産業兩個重點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謀劃打造人工智慧、綠色先進能源和低碳環保等萬億級新興支柱産業集群。要前瞻佈局6G、具身智慧等未來産業,推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到“十五五”末把本市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新興産業高地和未來産業引領地。要以“六鏈五群”引領京津冀産業協同再上新臺階,培育1個到2個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把京津冀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示範區,讓高品質發展動力源更加強勁。
社會保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促進就業與增收,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清旺:
全市人社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全會精神,對標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編制、實施好人社領域“十五五”規劃。
特別是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頭等大事,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就業崗位開發專項計劃”,組織開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優化提升就業支援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聚力建設高品質充分就業首善之區。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範圍,健全社保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讓市民群眾享受更可靠更充分保障,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牢堅實民生基礎。
宜居家園
深入推進美麗北京建設,全面加強污染防治。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打造綠色低碳宜居家園。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添: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十四五”時期北京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改善明顯,藍天成為常態,“北京藍”成為紮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實的生動實踐。
今後五年,北京市將錨定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美麗北京建設為引領,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核心,以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為動力,以多層級美麗建設為突破,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北京篇章。
現代交通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李軍會:
交通系統將突出融合、織網、優化、集約、增效“五大策略”,打好優供、控需、強治“組合拳”,加快構建綜合立體對外交通網路和多網融合的市內交通體系;持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推動多種出行方式圍繞軌道優化佈局、做好銜接,打造“魚骨狀”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保障水準。
堅持系統思維,“一點一策”優化重點區域出行環境,常態開展重要節點和常發堵點治理,綜合施策防堵緩堵治堵;進一步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構建“外集內配”的物流發展佈局,加快推進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有效轉移,強化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同時積極培育龍頭貨運物流企業,提高運輸效率,提增貨運周轉量,更好支撐超大城市貨運物流高品質發展需要。
城鄉融合
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均衡。統籌城鄉融合發展,促進人口與城市發展相適應,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推動區域均衡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市委農工委書記 楊建海:
“十四五”時期,北京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鄉村産業持續轉型升級,農村更加乾淨整潔有序,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五五”時期,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堅持走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全面提升鄉村發展、建設、治理水準,促進農業更加高質高效、鄉村更加宜居宜業、農民更加富裕富足,奮力打造農業強國的“首都之窗”。
文化繁榮
全面增強文化中心影響力。豐富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促進文化産業創新,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 郭懷剛:
我們將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核心理念,深挖首都文化稟賦與資源優勢,激活文商旅體展融合新活力,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新動能。我們將聚焦四大重點發力。一是創新産品供給,精準對接不同群體需求,推出中軸游、康養游、潮玩産品、研學游等分類産品,深化“跟着賽事、展覽、演唱會去旅游”模式,以新供給服務新需求。二是打造消費新場景,依託30家工業旅游示範點推出精品線路,運用AI、6G等技術發展科技旅游,打造非遺工坊、京彩非遺游等體驗新載體,同時激活濱水空間、公園草坪等資源,培育多元消費場景。三是升級鄉村旅游,推動片區化組團發展,打造旅游休閒綠道與精品民宿,做強京郊微度假品牌。四是做好冬季冰雪旅游,搞活元旦春節假日經濟。
健康北京
加快建設健康北京。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 鐘東波:
“十五五”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們將以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為着力點,以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為落腳點,加快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促進人口高品質發展,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推進醫療服務能力、居民健康水準穩步提升。
健康是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們將聚焦人民所需所盼,科學高效地謀劃“十五五”時期健康北京建設,為人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連續系統、公平可及的衛生健康服務,為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古都保護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立新: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市文物局將堅持首善標準,努力鞏固優勢、補強短板,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格局,加強歷史文化遺産價值闡釋與展示傳播,持續鞏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果,推動創建北京中軸線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加快推進琉璃河遺址申遺前期工作等。
文博系統將持續深化改革,大力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不斷豐富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加強科技賦能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首都文博行業治理能力,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文博力量。
花園城市
加快建設花園城市。
市園林綠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大偉:
目前,市園林綠化局正在抓緊編制《北京市“十五五”時期花園城市建設規劃》,打造“春新彩、夏濃綠、秋斑斕、冬銀墨”的城市景觀風貌,構建“一屏五帶、兩軸三環、九楔十五片”的市域空間格局。
未來,大美北京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綜合效益將進一步優化,首都綠色空間更加聯通,公園服務品質持續提升。結合建築、通道、河道、第五立面等城市框架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要素,推進綠化彩化立體化。通過營造豐富的花園城市場景,促進生産、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融合,打造自然山水相融的天然花園、特色鮮明的和諧花園、全齡友好的共用花園、舒適宜居的生活花園,以及崇文尚美的心靈花園,切實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