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鼓舞人心、令人振奮。連日來,全會公報在首都各界幹部群眾中引起廣泛熱議。大家表示,要錨定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在新的起點上接續奮鬥,不斷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推向前進。
“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推進首都社會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唐行安説,市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優化完善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深化為基層減負賦能,完善群眾自治機制,增強基層治理力量;紮實做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圍繞不同社會群體做好服務管理和關心關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力營造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社會氛圍。
“全會明確‘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為當前和下一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堅定了我們全面建設美麗北京的信心決心。”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添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改善明顯,藍天成為常態,是“最為人們稱道”的事。今後五年,北京市將錨定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快建設美麗北京,讓天藍、水清、土凈、生態優美、人居環境良好的“外在美”更加可感可及,讓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內在美”更加底蘊深厚,讓全社會共治共用、全民共識廣泛凝聚的“精神美”更加深入人心。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嚴衛群表示:“四中全會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指明瞭前進方向,拓展了更廣闊的舞臺。”市工商聯將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積極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充分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助手作用,支援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紮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治理,建立健全政企溝通常態化機制、企業訴求辦理長效機制,助力構建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銘溪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將充分發揮專業審判優勢,集中攻堅數據權益、人工智慧、演算法治理等新型、重點領域的前沿問題,力爭形成一批具有標桿意義的判決,為産業健康發展提供清晰指引,以更高水準的司法服務支撐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為首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網路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作為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者,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在推動園區高品質發展中形成生動實踐。”首都機場臨空區管委會政策研究與制度創新處處長鄭傑表示,“十四五”時期,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支撐保障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形成了航空服務、醫藥健康兩大全國領先産業。“十五五”時期,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將以服務國家對外交往、打造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做大做強臨空經濟為主要任務,建設國際一流的臨空經濟産業體系。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對“十五五”時期高品質推動文化藝術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大劇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寧表示,國家大劇院將持續深化“表演藝術中心平臺、主題原創藝術平臺、藝術普及教育平臺、綜合藝術展示平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數字文化傳播平臺”建設,創作推出、策劃引進更多國內外精品演出,廣泛開展藝術普及教育公益活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社會文明程度整體提升,讓更多群眾共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作為一名在首都核心區工作的社區書記,我深刻體會到,四中全會精神要落在街巷裏、融入生活中,轉化為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東城區安定門街道分司廳社區黨委書記姚遠説,“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要求我們不斷努力,貢獻堅實的基層力量。”分司廳社區緊鄰北京中軸線,社區通過“衚同議事會”動員居民參與鐘鼓樓周邊治理,把“社區的事”變成“大家的事”,凝聚了寶貴的共同體意識,逐步實現改善居住條件、活化老衚同。接下來,分司廳社區將加強數字賦能,完善智慧平臺,實現遺産保護、民生服務與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張朝霞表示,全市檢察機關要聚焦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完善不同層級不同地區差異化履職的檢察服務保障體系;要聚焦推動“十五五”時期北京檢察工作高品質發展,抓好強化檢察行權的監督屬性和監督的主動性,塑造檢察新質生産力,深化數智賦能檢察實踐等,推動檢察“履職效能”與“制度賦能”相統一。
“全會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準平安中國,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重視。”黨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區支隊支隊長孟昆玉説,“我們將牢記首都交警職責使命,努力營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北京、平安中國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