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率先構建園藝師體系 10月底實現三級全覆蓋 副中心邁向全域大花園

日期:2025-10-13 08: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在全市率先構建園藝師體系,月底實現三級全覆蓋 副中心邁向全域大花園

  最近,常在梨園街道雲景東路遛彎的居民,以及梨園學校的師生和家長,欣喜地發現身邊正發生着點滴變化:以往單一的街邊綠化帶,如今變成了錯落有致的微花園,隨處可見的長廊座椅與園藝景觀相映成趣。正值金秋,花壇裏的金光菊、山桃草開得正盛,漫步其間,清風拂面,意趣盎然。

  這些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副中心“綠色智囊團”的辛勤付出。為將城市打造成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城市副中心近期創新舉措,在全市率先構建並推廣園藝師體系。目前,區級總園藝師已完成聘任,22個鄉鎮街道實現園藝師全覆蓋。接下來,預計於10月底前還將實現社區(村)級園藝師全覆蓋,並推動園藝師與規劃師、建築師協同融合,形成“三師”工作新模式,助力城市美麗大花園建設更加科學、美觀、可持續。

梨園學校護欄外的一處廊下方桌,成了學生們的室外課堂。

梨園學校護欄外的一處廊下方桌,成了學生們的室外課堂。

由鎮園藝師參與改造的雲景東路微花園成了居民休閒遛彎的新去處。

由鎮園藝師參與改造的雲景東路微花園成了居民休閒遛彎的新去處。

社區(村)級園藝師組建“小林長”隊伍,帶動孩子們參與家門口的生態建設。圖為“運河小河長”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

社區(村)級園藝師組建“小林長”隊伍,帶動孩子們參與家門口的生態建設。圖為“運河小河長”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

  讓綠色植被“活”成風景

  在梨園人心中,雲景東路猶如梨園的“長安街”。白天,街邊的微花園成為附近居民休憩活動的重要空間,人們在此遛娃放鬆、聊天小憩。改造項目還專門保留了健身區,更新了健身器材,進一步豐富了街區功能。到了放學時間,這裡更成了孩子們的歡樂天地——花壇邊、長廊下,處處可見他們嬉戲玩耍的身影。學校護欄外的一處廊下空間還擺放了方桌,自發成為孩子們的“戶外課堂”,時常有老師帶領學生在此繪畫學習,開展美育教育。

  “過去學校門口可不是這樣的好環境,人行道窄,放學時人多擁擠,也不安全。現在綠化帶改成了小花園,園路環境既漂亮又安全。放學前我們家長可以在這裡休息,放學後還能帶着孩子散步聊天,變化真的很大。”梨園學校家長秦先生感慨道。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雲景東路花園式街區改造項目,這也是通州區首個由鎮街園藝師參與的改造工程。梨園鎮園藝師趙子良介紹,在街區改造規劃初期,他就參與了項目設計,憑藉20餘年的園藝工作經驗,對植被選擇、景觀營造和後期維護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專業建議。例如,人們現在看到的彩葉豆梨,不僅適應本地氣候,樹形優美,春天滿樹白花時更如童話般美麗。

  園林景觀的保持重在長效,後期管理維護尤為關鍵。趙子良介紹,以往道路兩側植被僅進行常規養護,而園藝師加入管理後,將為養護團隊提供專業指導,比如對行道樹國槐採取卵圓形修剪法,塑造“三股六杈十二枝”的理想樹形,其他樹種也可通過整形修剪促進開花,並實施病蟲害防治、植被更新等精細化管護措施,從而持續呈現街區規劃設計中的園林景觀效果。“我們要讓綠色植被不再僅僅是‘活着’,而要成為城市街邊常駐的風景。”趙子良説。

  鎮街與園藝師“雙向奔赴”

  如今,通州區22個街道鄉鎮已全部完成園藝師聘任工作,各位園藝師正圍繞各地區重點項目展開工作。那麼,這些獲聘上崗的園藝師由哪些人擔任?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又將提供哪些專業服務?通州區園林綠化局林長辦負責人侯天齊介紹,這源於鎮街與園藝師之間的“雙向奔赴”。

  “根據市園林綠化局建立的全市園藝師庫,街道鄉鎮可自主選配同級園藝師,一般遵循就近原則。園藝師也會根據個人意願,與街道鄉鎮簽約。”侯天齊説。在專業要求方面,街道鄉鎮園藝師需具有園林綠化相關工作經驗,熟悉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等技術規範,並具備林業、園林等相關領域副高級以上職稱。

  獲聘後,園藝師將協助街道鄉鎮林長謀劃轄區花園城市建設、生態修復等項目,注重街鎮規劃實施中的景觀風貌把控,會同“責任雙師”(規劃師、建築師)參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韌性城市建設、背街小巷環境治理等方案的審查,提供專業指導。“園藝師實質上是街道鄉鎮的‘綠色智囊’,能夠在植物配置、景觀設計、生態修復等方面提供專業技術支援。”侯天齊表示。

  作為園林綠化行業的長期從業者,不少園藝師本身業務繁忙,為何還要兼任這一職務?北苑街道園藝師吳敬濤介紹,這有助於轉換視角開展工作。過去在設計規劃時,往往僅從設計層面考慮問題,對地區整體情況了解有限,視野較為局部;如今作為園藝師,成為鎮街林長的助手,能站在政府層面重新評估設計方案,跳出園林看園林,減少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園藝師具備綜合能力,在與水務、城管、交通等多部門協調時,也能為鎮街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對區級總園藝師的要求則更高。區總園藝師需全面了解園林綠化領域的國內外前沿動態,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技術水準,負責為區總林長在花園城市建設、科學綠化推進、資源保護管理等生態發展方向上提供戰略性、全局性的技術建議。目前,通州區已聘任北京林業大學李雄教授擔任區總園藝師。

  “我們將在花園城市理念指引下,全面推進城市副中心綠色空間結構的優化,並與城市重點發展相結合,將生態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副中心的功能佈局與新質生産力發展格局,構建‘一帶一軸、兩環一區、畫廊連城’的副中心花園城市空間結構,打造多元的花園式場景,提升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實現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和諧共生、互促共榮。”李雄表示。

  園藝專家馬上到“家門口”

  在通州各社區(村),園藝師的選聘工作正加快推進。很快,居民身邊將迎來一批園藝專家,他們可為大家解答陽臺植物種植、社區綠化景觀維護、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並將定期組織園藝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侯天齊介紹,社區(村)園藝師的選聘範圍較廣,可以是物業人員、社區居民(村民)、報到黨員、退休幹部等。只要具備園林綠化相關經驗、熱愛園藝工作,並願意為周邊群眾提供科普答疑、指導物業開展綠化養護的人員,均可加入園藝師隊伍,服務本社區或周邊多個社區(村)。預計10月底前,全區將實現村居園藝師全覆蓋,持續完善基層林長制治理服務體系。

  “雖然目前社區(村)園藝師尚未正式簽約,但居民們已期盼他們早日到來。”梨園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崔金子錶示,“以陽臺植物為例,居民種花養草的熱情很高,但很多時候養護不到點上,大多依賴網路搜索或鄰里交流,缺乏專業指導。此外,小區微更新中不少項目涉及花園共建,社區植被病蟲害防治等也需要園藝專家參與,幫助提升居民的園藝生活品質和社區花園景觀。”

  梨園鎮副鎮長劉永光介紹,全鎮共有10個村、17個社區,接下來將儘快完成園藝師聘任工作,實現全覆蓋。園藝師上崗後,將協助解決樹木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問題,幫助提升物業綠化管理水準,常態化開展群眾性、科普性園藝知識講座,並組建社區(村)“小林長”“小小園藝師”隊伍,讓花園城市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實現“全域城市大花園”的美好願景。(孫雲柯)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