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面抗戰英模部隊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承載着歷史榮光。(和冠欣 攝)
轟炸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敬禮。新華社發
海軍方隊受閱隊員在這次閱兵中平均年齡最小。新華社發
空軍方隊受閱隊員全部參加過高空跳傘。新華社發
陸軍方隊受閱隊員涵蓋軍官、軍士、義務兵群體,99%來自基層一線。新華社發
9月3日,當受閱隊伍依次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時,攝影師的鏡頭突然捕捉到這樣一組畫面:多位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從座位上顫顫巍巍站起身,緩緩抬起佈滿褶皺的右手,目光堅毅,莊嚴敬禮。
勝利日閱兵,是對艱苦卓絕抗戰歲月的深情回望,也是對無數先烈英勇獻身的崇高致敬。從14年抗日烽火中走來的英雄部隊,在槍林彈雨中立下赫赫戰功。他們的血脈,時至今日,依然是人民軍隊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源泉。
“徒步方隊,體現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戰老部隊,受閱人員主要從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等單位,以及抗日根據地所在省份民兵為主抽組。”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在介紹閱兵情況時説。
英雄血脈,賡續傳承。
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英雄連隊“劉老莊連”,曾與十多倍於己的日軍精銳部隊激戰12小時,戰士們用刺刀、用槍托,甚至用牙齒,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全連82人“無一投降,無一生還”。如今,見證了艱苦卓絕抗戰歷程的“劉老莊連”,戰士編號已從83號延續到了6673號。當連隊十余名受閱戰士步伐鏗鏘地走過天安門,他們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我代表的是‘劉老莊連’全體官兵,必須賡續發揚‘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連魂,全力以赴完成任務。”
頭戴藍色貝雷帽、脖係藍色絲巾,受閱方隊中,執行過聯合國維和任務的“藍盔英雄”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中,就有來自楊靖宇支隊的維和官兵。楊靖宇支隊前身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由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親手締造。從白山黑水的抗日戰場到全球維和的國際舞臺,楊靖宇支隊的精神從未褪色。走過天安門廣場,他們堅定的身影向世界證明:從抵禦侵略到守護和平,中國軍隊始終以擔當詮釋初心,以行動續寫榮光。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老虎團、戰鬥模範團、紅軍師、鐵軍營……每一個閃光的名字,都有氣壯山河的英雄故事。來自抗戰老部隊的新力量,穿越巍巍太行的烽火,踏着滾滾黃河的波濤,沿着英雄的足跡昂首走來,在雄壯的樂曲中,披堅執銳,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抗戰老戰士的軍禮,令人動容。“這是您浴血守衛的河山。”“山河錦繡,家國盛景,今日之中國,山河已無恙。”“他們替犧牲的戰士們見證了祖國的盛世。”……在這條新聞下的評論區,家國情懷在指尖涌動,理想信念的火種和偉大的抗戰精神薪火相傳。(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