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改造、精提升,長城腳下石峽村打造微度假目的地——石峽三變
郭柯彤與石峽村合作,將村裏的閒置小院打造成香坊。(潘之望 攝)
最近,探訪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發現三處喜人的新變化:觀長城森林步道建成了,海棠園提升煥新了,老院子變成幽香陣陣的香坊。
長城長,富山鄉。眼下,這座長城村正在通過微改造、精提升,讓村莊變景區、果園變公園,成為人們喜愛的長城文化主題鄉村旅游微度假目的地。
步道蜿蜒 森林裏觀長城
探訪時恰逢一個下雨天。雲海籠罩着石峽,山上的長城若隱若現。
踏着石頭路,石峽村第一書記劉永強帶着記者來到村東的半坡下,棕色的標識牌上寫着“北京觀長城森林步道”幾個字,這裡就是步道的起點。沿着步道向前走,腳下的路由砂石土回填夯實,兩側近處有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遠處則是遮天蔽日的野生樹林。再走一段,便可從不同角度看到石峽關長城,俯瞰石峽村全貌。
“這是我們今年剛建設完成的觀長城森林步道示範段,全長6公里,以石峽外石路為界,分為東西兩線。建成後,吸引了很多人來徒步,不下雨的時候,一直有人來。”劉永強説。以該示範段為起點,總長98公里的北京觀長城森林步道(延慶段一期)正在建設中,未來人們能登高觀長城的步道將越來越多。
步道讓長城可以遠看近觀,放眼整個延慶,長城大景區帶領人們走進不同的長城。“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石峽周圍的長城,左手邊是石峽關長城,一直往西延伸到河北,右手邊是花家窯長城,向東越過清水頂,與古長城、水關長城、八達嶺長城相連。”站在村中石峽峪堡遺址旁,延慶區八達嶺鎮黨委書記李清華介紹,以八達嶺長城為核心,整合水關長城、古長城、花家窯長城等資源,延慶區正在以5A級標準打造世界級長城大景區。
經歷了前期籌備,2025年初,長城大景區相關建設工作已啟動。“未來,這些長城點段將‘和而不同’,每一段承載不同功能,精細化滿足游客需求。”李清華説。
海棠紅了 果園將變公園
沿步道下山,緊挨着外石路,原木色的柵欄裏,一大片海棠挂了果,果實纍纍泛着紅暈,中央高高的木門上挂着“海棠紅了”四個字。
“這是我們剛剛提升完工的海棠園。石峽自古就産海棠,山前屋後海棠遍地,這個海棠園以前就有,但天長日久設施老舊、苗木也逐漸頹敗,今年3月,海棠園整體提升,改造硬體,更新苗木,面積達600畝。”劉永強介紹。未來幾個月,海棠園周圍還將配備生態停車場、智慧交通設施等,讓其成為既能農業觀光、農事體驗,又能研學科普、親子娛樂的農耕文化園。
石峽村的海棠産業也在被盤活,村裏建設了酒坊、山茶坊、海棠坊等多個手工工坊,自主研發生産的海棠幹、海棠汁等成為都市人喜愛的山貨。未來,海棠果園將變公園,游客到石峽,不僅能到海棠園裏賞花、美拍,還能親手摘海棠、做海棠汁,將新鮮的海棠帶回家。
有花,也有草。接下來,利用石峽村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草藥資源基礎,以“旅游+康養”為主題,還將打造一個集合草藥種植、草藥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的石峽關穀草藥園,吸引人們康養療愈。
香坊開門 老院子飄新香
過石峽峪堡遺址,往村子深處走,推開其中一扇棕色木門,穿過門廊,一座精巧的四合院呈現在眼前。
青磚灰瓦,三間房坐北朝南,庭院中,搭着一頂茅草屋檐,下設草席、長案、木椅,案上有陶壺、草刷,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小工具,最顯眼的還是那一排整齊、細長的香。
“歡迎來到香坊。”小院主人郭柯彤一襲深藍色布裙,笑語盈盈。她手上拿着幾個小玻璃瓶,正忙着將它們一一固定在正房的墻面上。“這是我從全世界各地收集來的50多種香材,有花朵、草本、根莖、木本、樹脂不同類型,我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它們。”點燃一支,青煙嫋嫋,幽香拂來。
郭柯彤今年38歲,做過瑜伽老師、演員,現在是一名香文化傳播者。今年,她與村裏合作,將這座閒置小院承租下來,入駐其中打造香坊,“古人從先秦時期就開始用香了,長城也是古老的文明,在這裡制香、聞香,傳播香文化,我感覺特別接地氣。”預計下個月,香坊將對外開放。
除了香文化,石峽村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産正在逐步被發掘,並融入到鄉村旅游中。目前,在村裏可以體驗黃芩茶製作、剪紙等非遺民俗,眼下再添了香坊這樣的特色小院,讓這座小村的魅力值不斷提升。(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