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把紅暈染在了桃子上,也把喜悅寫在了桃農的臉上。正是平谷大桃上市的旺季,果園裏香氣清甜,范國華撥開濃密枝葉,摘下一顆紅彤彤的桃遞過來:“嘗嘗,甜不甜?”
怎麼能不“甜”?平谷是首都最大的果品産區,2024年的大桃總産量為16.2萬噸,總産值15.6億元,與五年前相比,畝均産值翻了一倍還多。
就拿范國華來説,他家最好的桃子得論個賣,品相好、甜度高的,一顆就能賣到40元。“這還不夠賣呢!”他笑着説,“很多老顧客在微信朋友圈給我留言,要預訂桃子。我只能給人家道歉,請他們多等等。”
大桃的甜蜜翻倍,最大的原因是“觸網”。
桃子是“隔夜愁”,下樹之後兩三天就開始發軟,很快就變質。從前桃子一成熟,果農就忙不迭地送到批發市場。老話兒説“貨到地頭死”,二道販子拼命壓價不説,每斤還要抽兩角錢服務費,哪怕是好桃也賣不上價,桃農不得不無奈接受。
開闢電商渠道,讓生産和消費直接對接,桃農才能掌握定價權、收益權,把更多利潤留在手裏。“好幾年前,我們就去南方城市學習發展電商的經驗。”平谷區果品服務中心主任喻永強介紹,“取經”歸來,各鄉鎮為桃農辦培訓班,引導他們在朋友圈和直播間賣桃。平谷區的商務部門還協調物流公司進村,在大桃主産鄉鎮的每個村設攬收點,桃子現摘現發不過夜。
天剛亮,一顆顆大桃就被輕輕摘下,套上珍珠棉網、放進紙卡隔板、貼上電子單。密三路貫穿大桃主産鄉鎮,眼下,路邊到處能看到順豐、京東、郵政等企業的橫幅,數不清的快遞車滿載鮮桃從村裏駛出。當天下午,大桃就能端上首都市民的餐桌,哪怕是遙遠的南方城市,兩天時間也足夠了。
一斤精品桃,地頭價也就四五元,線上上卻可以賣到10元到15元。2024年,有足足1.1億斤平谷大桃線上上銷售,佔全部銷售渠道的35.6%。2025年,平谷區對接快遞企業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運輸時效,京津冀地區的單雙箱運費降到了7元以下,線上銷售佔比有望提升至40%。
桃子網上賣,意味着果農能收到消費者的即時反饋,也能抓住新的消費趨勢。岳巧雲是綠農興雲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們2025年建立了私域流量,6粒大桃的禮盒裝在小程式上賣66元。前些年,曾有客戶反饋桃子收貨時有磕碰,因此合作社增加了硬溶質的品種,比如瑞蟠25。2025年,瑞蟠27又首次挂果,這是一種紅毛蟠桃,成熟的果子紅而不軟,很適合走快遞。
我國的桃産區遍佈大江南北,春末,各種桃子你方唱罷我登場,至深秋才偃旗息鼓。平谷大桃要從全國這麼多桃子中突圍,底氣來自過硬的品質。
如今,平谷大桃有200多個品種,光是核心品種就超過了40個,但這遠不是終點。平谷區和市農林科學院共建了大桃研究院,專家們從全國各地採擷優秀的種質資源,在這裡試驗、甄選和推廣。
站在眺望平臺上俯瞰,大桃研究院的300畝桃林蔚為壯觀。“這些都是桃子的原原種,還沒有上市和命名。”喻永強表示,針對果實的品質、抗逆性和早果性,他們要逐一考察,千挑萬選,就像一個小學生一路讀到博士。將來,平谷大桃的新品種很可能出自這裡。
平谷是北京建設農業中關村的核心承載區,建立了大桃研究院以及多個專攻大桃的“博士農場”。前不久,農業中關村的高科技成果讓大桃水靈靈地擺上了國際餐桌。
上周六,260箱平谷大桃通過冷鏈空運抵達新加坡,桃盒中墊着兩張物理保鮮紙。這張看似平凡的紙源自高校的技術成果轉化,已獲得發明專利和相關資質,室溫條件下,能夠讓大桃保鮮儲存10天左右。(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