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總部數量13年持續領跑 北京成就“全球500強之都”

日期:2025-08-07 08:2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近日,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重磅揭曉,向世界傳遞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圖景。上榜企業總營收達41.7萬億美元,超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1.8%;上榜門檻提升至322億美元。

  這份榜單中,北京以47家上榜企業總數連續第十三年榮登全球城市榜首,其數量超越東京(26家)與紐約(14家)之和,是名副其實的“全球500強之都”。

  北京蟬聯全球500強“第一城”

  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中企上榜數量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從國家分佈看,中國2025年共有130家企業上榜,位居全球第二,其2024年營收總額約10.7萬億美元,平均銷售收入820億美元。

  北京的表現尤為亮眼,共有47家企業上榜,代表性企業包括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京東、小米、美團等。

  從榜單來看,北京上榜企業不僅勝在數量,更勝在結構多元與品質齊升。作為中國經濟的“國家隊”,41家國企以雄厚的實力構成了北京世界500強矩陣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依託雄厚的綜合實力與全球化業務網路,長期穩居世界500強前列,其業務版圖覆蓋能源、金融、通信等關鍵領域,服務網路遍及五大洲。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擁有6家上榜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崛起,成為北京創新活力的生動注腳。其中,京東集團排在第44位,比2024年上升3位,是排位最高的中國大陸民營公司。小米集團連續7年上榜,排在第297位,較上年提高100位,創下2019年上榜以來的最大增幅。美團的排名上升57名,位居第327位。

  多元生態鑄就北京獨特優勢

  北京上榜企業連續13年蟬聯全球第一,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後,是多重結構性優勢的強力支撐。既有央企戰略佈局與全産業鏈優勢的厚積薄發,也有科技創新策源與營商環境改革同向發力,形成良性生態。

  2024年度是全球高科技公司高速發展的一年,2025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高技術企業共34家,它們的平均營業收入為967億美元,平均盈利達1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6%和24%。

  科技創新是北京成就“全球500強之都”的重要支撐。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不僅匯聚了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領軍企業,更構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90余所高校、超千家科研院所組成全球頂尖的科教資源網路,推動北京在2024年斬獲國家科學技術獎58項,佔全國28.7%,高被引科學家數量達431人次,穩居全球城市第一。

  這種從基礎研究到産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能力,既培育出本土科技巨頭,也吸引全球創新要素集聚,持續強化國際科創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沃土。北京連續八年迭代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北京服務”,持續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投資環境、活力開放的營商環境以及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吸引更多標誌性的全球大型企業落地北京。

  企業“從大到強”成效初顯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僅有11家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與國際經貿規則接軌,迅速融入全球經濟。經過2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當前形勢下,機遇與挑戰並存。榜單顯示,2025年上榜中國企業不僅數量穩居前列,而且經營品質明顯提升。中國大陸(含香港)企業平均利潤達到42億美元,同比增加7.4%,顯著優於美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上榜企業11%的平均利潤跌幅。中國企業“從大到強”的戰略進階成效初顯。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志樂表示,企業“從大到強”,不僅意味着技術、産品等硬實力的增強,而且意味着戰略管理、合規管理等軟實力的增強,更意味着企業群體乃至企業全産業鏈實力的增強。中國企業將適應國際局勢新變化,堅持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銜接而形成的合規機制,不斷提升包括合規競爭力在內的軟實力。(袁璐)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