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報告2025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本市經濟增速連續3個季度保持在5%以上

日期:2025-07-25 08: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5%,經濟增速連續3個季度保持5%以上;資訊服務、金融、工業三大行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九成;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18%;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一個個亮眼的數據,描繪了上半年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和成色。

  7月24日,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受市政府委託,向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報告了本市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上半年首都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各項工作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展望下半年,提振消費、擴大開放、創新策源、改善民生……所有政策措施將穩步實施,北京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有基礎、有條件。

  戰略性新興産業等保持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029.2億元、同比增長5.5%,經濟增速連續3個季度保持在5%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4.1%,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0.9%、其中服務性消費額同比增長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

  與此同時,首批132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啟動運作;“北腦一號”智慧腦機系統進入臨床驗證階段;科創債券發行2495.8億元、規模全國第一;在京人工智慧企業突破2400家,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42款、位居全國首位……北京經濟發展的“創新”成色更濃。上半年全市資訊服務業、金融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1%、8.1%、6.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6.8%和9.9%,動態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本市的“十四五”節能目標。

  下半年,本市將服務新能源汽車、電子等領域重大項目穩定擴産,支援新能源汽車高端零部件項目在京落地,加快國際醫藥創新公園建設,打造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第二批“人工智慧+”標桿場景建設。完善“三城一區”聯動發展格局,全年落地科技成果不少於300項。

  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近兩成

  上半年本市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18%,不僅傳遞了發展的信心活力,也彰顯了“北京服務”金字招牌。

  聚焦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本市上線了首個一體化綜合監管平臺,全市非現場檢查佔比提升至近七成,“無事不擾”企業達23.1萬家,實現每個部門涉企收費一張清單目錄全覆蓋。建立民營經濟政策落實組織協調機制,辦理民營企業反映問題1萬餘個。

  與此同時,北京開放能級持續提升。新增認定58家外資研發中心,10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上半年北京地區出口首次突破30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下半年將持續推動本市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立法,支援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實施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實行“掃碼檢查、亮碼通知、照單檢查”,發佈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事項清單,實現“無事不擾”企業突破50萬戶。

  更多暖心民生舉措壓茬推進

  穩經濟的同時,提高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水準,支援擴大就業,加強消費激勵……更多“投資於人”與“投資於物”的政策緊密結合,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

  上半年本市建設45個社區嵌入式托育、養老服務設施,試點面向青年人才提供1082套高品質可負擔的青年公寓;城鎮新增就業8.7萬人,歸集發佈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6.5萬個;新建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5家、家庭養老床位2273張;市屬醫院實現全部門診號源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臺向基層投放;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提高到90%,新增通學、通醫、通游專線13條。

  更多暖心民生舉措將壓茬推進。包括出臺普惠托育試點政策優化方案,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進網際網路診療首診試點;開通地鐵17號線剩餘段、6號線南延;聚焦軌道站點周邊等設施較為完備地區大力建設“好房子”,加大新開發居住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高枝)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