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宛平博物館之城”上新,位於宛平城西門內的小城會客廳正式啟用,首展——“烽火盧溝 硬氣鑄魂”豐臺抗戰專題展開展。佟麟閣、張自忠、馮治安等十余位抗戰將領後輩代表見證展覽開展。
盛夏的宛平城,人頭攢動,青磚灰瓦在灼灼烈日下肅穆深沉。從西門入城,路南側第一幢房屋就是新打造的小城會客廳。推門而入,“烽火盧溝 硬氣鑄魂”豐臺抗戰專題展正在這裡展出。
泛黃的《血戰盧溝橋》《盧溝橋大事件》等戰時出版物,訴説着民族危亡的歷史;“1937年7月21日平津國立院校教職員聯合會關於盧溝橋事件捐款辦法函”,字裏行間是知識分子的赤誠之心;一個木質梳粧盒,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華北交通株式會社長辛店鐵路工廠”的日僑倉皇遣返時遺落的……從烽煙驟起到共禦外侮,從眾志成城到抗戰印記、豐碑不朽,44張珍貴圖片和11組實物展品,再現了豐臺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抗戰歷史。
十余位抗戰將領後輩代表來到現場。佟麟閣將軍之孫佟曉冬向展覽捐贈了一把按原樣複製的二十九軍大刀隊使用的大刀;張自忠外孫車晴、馮治安之孫馮強一同捐贈了“1937年7月9日馮治安張自忠秦德純三將軍上報國民政府盧溝橋事態”電文複製件。
“盧溝橋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地,我的爺爺佟麟閣就是在盧溝橋事變中壯烈犧牲的,那天看到豐臺抗戰專題展正在布展,我表示要捐贈二十九軍大刀複製件,還聯繫了其他抗戰將領後人一起捐贈,就是希望豐富這個展覽,讓更多游客更加真切地感受抗戰歲月、銘記歷史!”佟曉冬説。
從豐台區獲悉,該區正在持續建設“宛平博物館之城”,打造“一條街、城墻環、雙動線、四象限”的空間格局,後續還將陸續推出“太行古道”“宛平記憶”“大豐起兮”等一系列專題展,豐富宛平博物館之城的文化底蘊。(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