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字治理國際合作 打造“AI向善”發展生態 展示數字經濟最新成果 共繪數字友好城市新圖景

日期:2025-07-03 08:2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展區內北京數字友好生態方案集合了各種城市數字智慧解決方案。

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展區內北京數字友好生態方案集合了各種城市數字智慧解決方案。(安旭東 攝

  7月2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啟幕。本屆大會以“建設數字友好城市”為主題,致力於促進技術、經濟、文化等多層面的國際城市間互信合作,全面展現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工作成果。

  成立“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

  本屆大會設置“1+6+N”框架,即1場開幕式、6場主論壇、多場專題論壇及特色活動。在開幕式上,北京攜手全球多個城市共同發起成立“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跨境數據治理、人工智慧倫理、智慧城市應用等關鍵議題,致力於構建聯合多邊機制、引導數字規範、促進能力共建的國際合作平臺。

  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城市發展格局,“數字友好”已成為引領全球城市數字發展的共同契約。7月2日舉辦的“數字友好城市建設全球對話會”主論壇披露,“建設數字友好城市”理念由北京全球首倡,《全球數字友好倡議》也在北京全球首倡,具體內容包括共建數字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以人為本的數字發展宗旨、推動技術多元與包容性創新、踐行數字友好的城市發展理念、深化數字綠色轉型與能源變革等十條。

  “北京是中國友好城市建設的新樣本。”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表示,北京作為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在數字友好城市建設中形成了獨特的北京模式,例如在産業升級方面北京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從測試走向商業化,在民生服務方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等。

  面向未來,北京數字友好城市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將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算力佈局,建設城市超級算力中心,拓展教育、醫療、文化、交通、政務等領域優質場景建設。北京還將加強人工智慧服務能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加快發展數字醫療、智慧教育等新業態,提升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並加強數字治理國際合作。

  國産創新力量組團亮相

  作為傳統産業轉型的支點,數字經濟正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在數字經濟大會上,從智慧生活到基礎科研,從工業生産到安全防控,一系列中國自主創新的方案組團亮相。

  長期以來,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使用的科技文獻數據庫産品均由西方少數國家的科技出版企業壟斷,存在陸續對我國關閉的風險。7月2日,由中國機構自主創建的全球科技文獻數據平臺正式發佈,這個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與東壁科技聯合發佈的平臺,創立了“中國視角的SCI評價標準”,收錄了全世界範圍內近9000萬條高品質科技文獻元數據,並引入AI功能,助力開展高品質科學技術研究,有望彌補我國科技基礎設施短板。

  AI技術的“洪荒之力”,也給傳統工業生産帶來全新面貌。讓工廠裏的重型裝備從“執行工具”升級為“決策主體”的AI計算模組,能夠智慧識別圖紙參數並實現工藝生成、加工設備推薦與智慧匹配的圖零大模型……國産全功能GPU企業摩爾線程帶來其與合作夥伴雪浪雲基於“國産GPU算力+國産模型+國産應用”架構打造的工業大模型、工藝智慧體等工業智慧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專業人士駐足。目前,這一系列解決方案已經在鐵建重工、中鐵工業等眾多企業實現落地應用。

  在發展技術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在給出“AI向善”的中國答案。在數字技術投資與跨境協同創新專題論壇上,業內首個AI善治聯合體“人本智慧發展與治理倡議”官宣擴容,聯想集團、百度、MiniMax、浪潮資訊等涵蓋大模型、具身智慧、算力基礎設施、智慧養老、AI醫療等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關鍵領域的近50家科技企業將攜手,共建“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的人工智慧發展生態。

  首發首秀産品集中展示

  作為大會的一大特色板塊,“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交流體驗區”亮相,匯聚眾多“首發首秀”産品技術,展示數字經濟領域最新成果,也為行業搭建精準對接的橋梁和平臺。

  AR(增強現實)技術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項重要應用。在體驗區現場,一款來自北京企業亮亮視野的AR翻譯眼鏡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展臺上,各種度數的眼鏡鏡片一字排開,觀眾紛紛挑選試戴。記者體驗發現,這副眼鏡僅比普通框架眼鏡略重一點,工作人員現場説着中文,鏡片前方2米至3米處隨即懸浮顯示出流暢的英文翻譯字幕。該産品支援100多種語言實時互譯,翻譯延遲低於0.5秒,續航時間長達8小時。這款預計8月上市的國産AR眼鏡,展現了北京企業在“AR+AI”領域的硬核實力。

  中科雲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全球首發新一代MR+AI眼鏡智慧體,也成為參會者熱議對象。“這顆螺絲竟然能在空中360度翻轉!”一位體驗者驚嘆。記者戴上這款眼鏡後看到,一套機械零部件如同真實懸浮在空中,只需用食指和拇指輕輕一捏,就能“摘”下螺栓等零部件隨意翻轉查看。“我們這套三維全息虛實融合實訓解決方案,已經應用在高端製造、能源電力、航空航太等領域。”中科雲創相關負責人張亞瑋介紹。

  “開館才半天,我的微信就新增了幾十位好友。”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市場負責人劉芳芳説,前來諮詢的既有大模型企業,也有能源行業協會,還有來自中國台灣的商會代表和專家學者。體驗區還為企業搭建了精準對接的橋梁,上演一場場“微型圓桌會”。三五成群的參展商圍坐在小圓桌旁,或交換名片互加微信,或手持宣傳冊熱烈交流,在輕鬆的氛圍中尋找合作契機。(潘福達 孫奇茹 袁璐)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