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前,車讓人,人快走。禮讓守序的文明習慣,已經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路口養成,“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成為繼“排隊乘車”後雙奧之城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是市民身邊的、可感知的具體變化,也是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新風尚。
近年來,北京市將城市文明建設作為推進首都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讓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真正惠及於民,市民的幸福指數不斷升級加碼。
治理難點變為創建亮點
“以前覺得創城是政府的事,現在發現改的都是咱家門口的事。”一位市民這樣給12345熱線留言。在北京,文明城市創建始終把利民惠民作為前提條件,從破解市民身邊的煩心事兒一件件做起。
聚焦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圍繞群眾反映最強烈、訴求最集中的頑瘴痼疾,北京通過20多次市級層面專題調度會,推進“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非法小廣告、堆物堆料、門前三包、停車秩序等專項整治行動,使過去的治理難點轉化為今天的創建亮點。
曾幾何時,早晚高峰期十字路口,人車交織在一起。2021年8月起,北京市開展“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交通部門加強嚴格執法,文明引導員、社會志願者的文明勸導緊跟其後,加上公務員、公務車示範引領,公交、出租、網約、旅游客運和外賣快遞等重點行業約束自律,路口交通違法和傷亡事故大幅下降,各類交通參與者禮讓守序意識有效提升。
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背街小巷以前一直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短板。北京市先後開展了三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行動,聚焦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綜合施策、主動治理。9年時間裏,全市5000余條背街小巷完成蝶變,重塑了城市肌理。
步入東城區草廠四條衚同,衚同路面鋪上了花崗岩,一座座木檻朱門的老院落亮出了真容,青磚灰瓦間還藏着智慧煙感報警器和隱形空調罩,居民院落的微花園由設計師與居民共商共建。以前,草廠四條也面臨街巷臟亂、雨污合流、民生設施缺乏等問題。2017年開始,一場從外到裏的深度整治提升,讓這條老衚同成了游客爭相打卡的“最美街巷”。
北京創城從治理難處着手,久久為功,換來了城市環境和面貌的提升,市民也實實在在感受到創建效果和生活品質的改善。
精細化治理助推文明創建
城市“面子”“裏子”同步改善的背後,是全市上下以繡花功夫將文明創建積極融入城市治理的生動實踐。
面對超大型城市治理的複雜性,北京將文明城區創建納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關於深化文明城區創建的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16區創建主體責任,市級部門齊抓共管,首都文明辦統籌協調,“部門單打”升級為“全域聯動”。
2020年,北京市以《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為抓手,開展“V藍北京”“光碟行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等專項行動,推動公共文明意識和健康生活理念融入百姓生活。“文明祭掃”“文明觀賽”“文明旅游”“文明養犬”等專項文明引導行動同步開展,持續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文明創建驅動了基層治理創新。一個個精細治理故事,讓城市文明有了可感知的溫度。
密雲區推動106家“三修一配”攤點“進商入市”,在燕山賓館後斜街、城後街小健身園等地還設置10處便民服務點。修車、修鞋、修表、配鑰匙……“小修小補”有了新家,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讓城市面貌更加整潔。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用自動駕駛AI巡檢車,上面搭載360度全景攝像頭、雷達、空氣監測等多個感測器,24小時在街頭巷尾巡檢。攝像頭掃過地面,車載AI系統同步分析,將井蓋是否缺失、道路是否有遺撒、路邊垃圾桶是否滿溢等資訊上傳後臺,並通過微信小程式派出維修養護工單。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些精細化治理實踐,推動了城市治理水準不斷提升。
全民參與“城市文明”建設
城市文明歸根結底是人的文明。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達到90.8分,市民文明素質保持了19年連升。從人到城,北京這座城市的文明氣質不斷躍升。
培育向上向善社會風尚。北京市連續十多年組織開展“北京榜樣”主題活動,50萬身邊榜樣成為涵養核心價值觀的載體,營造了“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鮮明價值導向。“‘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走的思政課堂”等30余項品牌活動,涵養了青少年價值觀。
遍佈城鄉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愈發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老城區最大的基層公共文化綜合體——東城區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提供“肆時韻味”“肆時風味”“肆時趣味”“肆時美味”4大板塊活動,讓衚同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時尚的文化生活;西城區爛縵衚同引進高品質的文化類和創意類業態,打造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公共文化新天地;豐台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社區名人工作室,成了周圍居民願來、常來的好地方……
廣大市民是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和共用者,也是文明城市的踐行者和參與者。
如今,大興區觀音寺街道福海佳園社區的“鄰里議事廳”,時常有居民、物業代表、社區工作人員圍坐一起,共議社區環境提升、惠民舉措落實,甚至一些鄰里矛盾也在這裡找到了解決辦法。類似的還有石景山區“移動議事廳”、門頭溝區“聊聊吧”“童聲議事”、懷柔區“精治合夥人”等等,為群眾搭建了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共治共用平臺。
新就業群體也融入了這座城市。北京許多社區組建小哥黨員志願服務隊,快遞小哥擔任“副樓長”“網格員”“新社工”,通過“隨手拍”“隨手清”“隨手報”參與社區治理。
每個人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好事,才能構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北京持續激發全民參與文明創建的氛圍,構建起“全民參與、全域共建”的治理新範式。
從高位統籌到精細治理,從為民服務到全民參與,北京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探索出一條超大型城市文明建設的新路徑。今後,北京將繼續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躍升,讓文明之花在首都大地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