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平
25億美元!日前,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簽約,將在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設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及高標準産業化項目,這也是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迎來的最大一筆外商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過去一些在華外資企業“頭小、身子大”,此次阿斯利康佈局的,是作為核心的研發環節。隨着正式簽約完成,許多人追問:國際醫藥巨頭何以選擇中國、落子北京?
真金白銀的誠意合作,首先是對北京創新發展環境的信任投票。誠如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所言:“我們對北京世界級生命科學創新生態系統有信心,對這座城市廣泛的合作機會和卓越的人才資源有信心。”這些年來,北京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就醫藥産業,通過一系列制度化手段,將衛健、醫保、藥監、發改、科委、經信等市級部門及經開區的産業區有機統籌起來,顯著提升了外資項目落地的效率;針對外企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專門的諮詢和幫扶服務,最大限度解除外企發展的後顧之憂。
如果説政府部門的用心服務是“加分項”,那麼創新資源的匯聚則是“強磁場”。北京科研院所眾多,科技人才薈萃,“獨角獸”企業正在成為北京“新特産”。以經開區為例,工業及科技服務業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多達235家,覆蓋從創新藥到醫療器械,再到細胞和基因治療、腦機介面等各個領域,這樣完整的産業鏈和成熟的發展生態,放眼全球也是獨一份的。2024年以來,已有輝瑞、默沙東、禮來等8家知名藥企在京新設創新主體。可見,産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相融相生,是最硬核的吸引力。
高品質“朋友圈”持續擴容,折射着北京醫藥健康産業蓬勃發展。醫藥健康産業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繼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服務業後,北京醫藥健康産業規模於2024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北京也成為全國首個醫藥健康産業規模破萬億的城市。2025年前兩個月,北京有7款創新藥械産品獲批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一,實現“開門紅”。強化創新企業引進和培育,爭取一批知名外資企業在京加大研發投入和佈局,必將為“萬億”向“新”前行注入強勁動力。
“如果你不在中國,就會錯過創新。”放眼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市場空間仍然巨大。多項針對外國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決策者們普遍表示對在華業務充滿信心,近半數受訪者將中國列為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持續擴大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北京作為全國唯一擁有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政策疊加的城市,推動更多先行先試政策加快落地,也將收穫更多高品質發展碩果。
下一站“中國”,還是中國。而北京正在用一個個具體項目、一次次探索實踐定義何為“下一站”。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在即,各項預告發佈讓人深切感受“未來已來”。這座現代化的千年古都,正以前沿的科技創新、優越的創新環境以及便利的服務舉措向全球發出誠意邀約,相信這片“希望之地”會孕育出更多互利共贏、彼此成就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