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基層醫療高效運作 助力基層醫療機構當好健康“守門人”

日期:2025-03-09 11:0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被寫入了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這個門守得好不好,社區醫生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為基層醫療機構高效運作與全科醫生培養建言獻策。

  徐叢劍委員:

  全面提升全科醫生專科水準

  “老説缺兒科醫生、缺婦産科醫生,我認為,是我們的全科醫生缺乏兒科和婦産科的知識。”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營養科主任徐叢劍説,社區醫生是健康“守門人”,社區全科醫生強了,才能幫我們守好門。

  徐叢劍建議,應打造專科醫生和社區全科醫生的聯盟。這個聯盟,不是説要專科醫生到社區醫院去看幾個病人,而是應促進專科醫生和全科醫生之間的交流。

  “比如通過一年交流,專科醫生用各種辦法來培訓社區全科醫生的專科水準。當然,這個專科知識水準不是要培訓全科醫生去開刀,去診療疑難雜症,而是説他要識別疑難雜症,要提升他專科的相關知識水準。”徐叢劍解釋説。

  徐叢劍認為,醫學生的培養體系也應該有所調整。以英國為例,他們的醫學生畢業後,約65%都選擇成為全科醫生,只有約35%的選擇成為專科醫生。

  “我們的醫學教育要加大全科醫生的培訓,和社區對接,早下社區,經常下社區,要有更廣泛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大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鑽到某個專科裏面。”徐叢劍説。

  季加孚委員: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高效運作機制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高效運作機制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季加孚説,要“強整合、促協同”,通過醫共體、醫保引導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特別是推動醫保總額打包下整合型服務支付方式的創新,推進“基層檢查、醫院診斷”模式有效落地,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積極性。

  他建議,應當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核心,實現健康管理服務的創新和整合,進一步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健康管理特別是慢性病、常見病發現、診斷、治療、管理中的作用,推動醫防融合和醫療衛生服務的整合,優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流程。

  他還建議,要探索多源收入渠道,健全穩定的收入機制,創新體制機制,補齊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板。比如探索將鄉村醫生培訓納入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允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實現縣招縣管鎮用等。

  吳浩委員:

  借助科技提高疾病干預精準度

  “基層醫療機構起着‘承上’和‘啟下’的作用——不僅是醫療服務提供者,更是醫防融合的核心載體,承擔着健康管理、疾病預防、診療服務等多項任務。”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黨支部副書記、院長吳浩説,基層醫療機構是醫防融合的重要載體。

  預防的核心在於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這包括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來減少疾病的發生。吳浩説,60%的慢性病與生活方式有關,因此在基層解決慢性病問題至關重要。

  “我們發現,許多患者並非只有一種疾病,探討如何在基層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吳浩説,在發達國家全科醫生約佔40%,當前我國全科醫生佔比遠低於發達國家,要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此外,基層醫療機構還應借助科技賦能,通過網際網路醫療、電子健康檔案等手段,實現患者健康資訊的實時共用,從而提高疾病預警與干預的精準度,積極預防,減少未來重症風險。(孫穎)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