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房山園。(房山區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京津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重要使命,北京重任在肩。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邁入新十年的關鍵節點,北京以城市佈局為“突破口”,近期陸續出臺了五個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這五個平原新城將全面提升綜合承載能力、發展能級、宜居宜業水準,進一步發揮承接、引領、聯結和支撐的重要功能,更好地將首都發展優勢轉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動能。
承接
“一區一策”實現精準賦能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北京這座城市實現了深刻轉型。北京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核”,具有輻射帶動作用,扛起了協同發展的首都責任。
做優做大京津冀,不僅是北京作為首都的政治站位,也是歷史的要求。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近年來成功“瘦身”,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持續下降,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物流中心不斷遷出……在“瘦身”的同時,只有強體,才能更好發揮“一核”的牽引作用。這要求北京進一步優化功能結構,使京津冀地區加快形成梯次承接的有序格局。
從區位優勢上看。五個平原新城距離北京中心城區約30至50公里,內聯中心城區、外攜津冀,是構建現代化新型首都圈、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節點。
從城市發展上看。五個平原新城承載了北京超過三成的常住人口、近萬億元的GDP,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建築規模約佔全市四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佔全市四分之一。
“當前北京與津冀之間發展缺少銜接産業轉移的中間梯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認為,五個平原新城通過要素聚集力、産業承接力和人口吸引力實現“做優做強”,可以進一步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圍繞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北京深入分析、找準差距、開出藥方,“一區一策”精準賦能平原新城——順義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産城融合國際新城,大興重點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繁榮開放國門新城,亦莊重點建設新質生産力典範區、高端産業綜合新城,昌平重點建設科技創新活力區、産教融合未來新城,房山重點建設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産業新城。
引領
主導産業提升發展能級
2004年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就提出,要規劃11座新城,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産業。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這五個平原新城就在其中。
“建設五個平原新城,既順應都市圈圈層功能分工規律,又有利於北京城市空間的有機組織,加快形成舒展佈局、緊湊發展的網路結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陽慧表示。
如今,五個平原新城的主導産業已經聚鏈成勢,形成若干集群。首都機場臨空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國家信創園、未來科學城、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等重點産業功能區,已成為企業爭相投資發展、特色産業優勢突出的“明星園區”。
以被譽為“中國藥谷”的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為例,經過20多年發展,這裡不僅聚集800余家企業,還培育引入各類專業服務平臺超120家,更有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12家國家級院所,首都醫科大學也將落戶於此……強化“産、學、研、用、評”全鏈佈局。
在新十年起點,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全方位、高品質深入推進新階段,平原新城只有進一步提升發展能級,才能更好地將首都發展優勢轉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動能。生命健康産業是大興區第一個跨入千億級的産業集群,接下來,大興區將增強京津冀産業協同佈局,在天津、河北等地設立生産線,加快形成區域産業緊密協同發展局面。
聚焦主導産業發展和重點産業功能區建設,北京市已為五個平原新城量身定制了高品質發展政策清單,通過加強財政、金融、産業、科技等政策創新試點和整合,強化人城産融合、職住商平衡,注重改革創新、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城發展動力活力。
接下來,北京將在平原新城加快重大科技設施等創新資源導入,支援新城依託重點産業功能區積極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壯大“國産芯”“生物藥”“智慧車”“機器人”“中國星”等特色産業集群,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
聯結
改革創新聚焦企業痛點
産業更集聚、賽道更垂直、産業鏈上下游合作半徑縮短……在平原新城,創新創業已成為“熱詞”。“創業就像馬拉松長跑,是孤單又艱難的漫長旅程,有人陪伴着,就能更有信心跑完全程。”航景創新公司創始人王偉説。
航景創新公司的研發中心、生産基地、初級測試場都在中關村房山園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王偉一直覺得,選擇房山,是公司初創階段做的最正確決定,“房山正在與我們一起跑贏這場馬拉松。”
2018年,王偉曾一度想把公司的生産基地從北京中心城區遷到外省,猶豫不決是因為“如果那樣做,成本是降下來了,但人員兩地往返溝通,肯定會浪費大量精力。對於我們這樣注重科研的公司來説,效率就是生命!”
一籌莫展之際,房山拋來“橄欖枝”——“前研後産”模式。針對企業痛點,房山提出:落戶中關村房山園的高精尖企業,如果資金緊張,可以租用研發空間、標準化廠房,兩者僅僅隔着一條馬路,形成“前研後産”佈局。王偉和同事們一致決定,研發和生産基地都落到房山去。而今,航景創新已擁有3000多平方米研發中心、5000多平方米生産廠房,順利成長為國內重載無人直升機領域領軍企業。
科學家只需要帶着創意想法來,就能實現從試驗、驗證到成果落地轉化的全過程……在昌平生命科學園,北京飛鏢國際創新平臺讓創業變得“輕盈”。
在睿愈生物運營負責人王少鵬的眼裏,飛鏢國際創新平臺的孵化器是“創業加速器”。企業只要落戶這裡,就可以享受共用實驗室、研發平臺以及通用化管理服務。“重資産的生物醫藥研發投入,一下子變成輕資産模式。”他説,研發團隊在國際性生物醫藥比賽中獲獎後,飛鏢還給予了公司50萬元租金減免,進一步為新質生産力“加速”。
按照五個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北京還將在平原新城加快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推動數據産權歸屬認定、流通交易等改革先行先試;營造消費新場景,建設“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拓展國際合作交流新空間,加快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支撐
宜居宜業水準再提升
北京小夥兒張鼎然與德國妻子珍妮的公司——“塔噠文化”,落戶在順義中德産業園。珍妮説,在順義可以輕鬆買到德國的芝士、火腿、調料等,整個環境非常具有包容性,完全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很喜歡這座城市。”
珍妮的體驗頗具代表性。除了經濟、産業維度,如何才能讓更多人“關注平原新城、嚮往平原新城、建設平原新城”?五個平原新城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要着力提升宜居宜業水準。
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將陸續開工——在順義,R4線一期建成後,市民從燕京橋站坐車,無需換乘,10分鐘即可到達首都機場3號航廈、30多分鐘到達東二環;在亦莊,8號線有望東延至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加強亦莊新城與通州區、大興區的橫向軌道交通聯繫;在房山,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段整體提升、108新線高速等項目也在加速推進……未來,平原新城之間還將織起一張地鐵快線網。
一系列公共服務將持續煥新——結合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功能疏解,北京還將根據平原新城發展需要佈局宣武醫院、兒童醫院等新院區,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更均衡、城市功能更完善;北師大附中、人大附中實驗學校等一批名校也將引入平原新城。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認為,平原新城增加的各類新質生産力基地、教育科研基地、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商務服務職能和面向科研創新群體的專業化職能,必將帶來平原新城發展的質變,提升對高品質人群的吸引力,推動新城向高品質發展的大中城市邁進。
在尹稚看來,“十五五”期間如果北京平原新城的發展達到預期,則“十六五”期間距離北京中心城區100公里至150公里地區的發展必將迎來質的變化,2035年世界級的京津冀城市群和面向2050年的環渤海大灣區前景也都將更值得期待。(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