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成績強信心謀發展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首都高品質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日期:2025-01-15 08:5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談成績強信心謀發展,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首都高品質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築牢首都人才競爭優勢”“着力發展壯大高精尖産業,努力打造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發動機”,在1月14日的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現場,捧着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代表、昌平實驗室副主任金勤獻在這三句話下面重重地劃上標記。

  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到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從大力提振消費,到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進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準……27頁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裝滿了沉甸甸的成績,也展現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讓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備受鼓舞,充滿幹勁!

  談成績

  科創成績單彰顯發展含金量

  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58項、佔全國的28.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各城市首位……2024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明顯。“報告用數字來説話,很實,也非常提氣!”市人大代表、北京未來科學城校城融合處副處長連瑋佳感嘆道,這份沉甸甸的科技創新成績單來之不易,彰顯北京高品質發展的含金量。

  連瑋佳認為,過去一年,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方面也可圈可點。以她所在的沙河高教園為例,通過成立沙河高教園區高校聯盟,推動“打開院墻辦大學”,逐步實現學科、成果、人才等方面的校際融合融通、資源共用。與此同時,市區兩級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分別共建的未來通信産業園、未來生命健康産業園正在加快推進,將引導實驗室技術加快向産業技術轉化,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融合發展。

  “去年,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帶動了首都旅游形象的提升。同時,北京下大力氣改善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這些改善許多企業都能感受得到。”市人大代表、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長益説,2024年北京航空雙樞紐旅客吞吐量達到1.168億,恢復到2019年的113%。這個成績得益於首都的穩定發展,特別是整體環境的改善。

  藍天常在,也是有目共睹的成績。2024年,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下降6.2%,優良天數達到290天、增加19天,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全國第一……“好成績有‘天幫忙’的成分,但主要是‘人努力’的結果。”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事務中心主任石愛軍説,2024年,相關部門在汽車以舊換新、國四排放標準老舊貨車和大中型客車報廢更新、持續鞏固揚塵百日攻堅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才有了如今的成績。

  “‘美麗鄉村越來越成為市民嚮往的地方’,報告中的這句話讓我非常有共鳴。”來自環境資源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認真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反覆閱讀與鄉村發展相關的內容。

  閔慶文説:“2024年,多項事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結合我所從事的專業——研究鄉村發展、鄉村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市民願意到鄉村去,説明鄉村的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同時,鄉村的發展也需要市民的支援和參與。‘城市居民到鄉村來’這種模式,更能促進鄉村的産業發展,推動産業振興。”

  強信心

  一系列務實舉措鼓舞人心

  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聚焦“大力提振消費”,一系列務實舉措讓代表們信心倍增。

  “吸引國際旅游消費,我們有信心!”市人大代表,廈門航空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北方總部總經理陳立在審議報告時談到,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游客接待總量超過2.8億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71.9萬人次,同比增長207.8%,國際旅游收入242.5億元。

  陳立認為,交通是推動文旅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航空是做大旅游市場的關鍵支撐。“為了更好地服務國際游客,應加快大興臨空區國際消費樞紐項目的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服務,不斷提升出入境、出行、支付、通信等方面的便利,讓大興機場成為外國人來華旅游消費的‘首選站’。同時,針對國內游客,出臺旅客出行補貼政策,通過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刺激更多的消費需求,將‘出行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抓好就業這個民生頭等大事”。市人大代表、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王海英深有感觸地説:“政府對民生保障高度重視,尤其是在就業保障方面,全力以赴穩定和擴大就業市場。”王海英分享了她的觀察,“醫院安檢崗位對安檢員有着專業要求,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從業人員的培訓,這不僅緩解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壓力,同時也滿足了醫院安檢崗位的實際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人非常振奮。其中提到的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讓我們多年的願望實現了。”來自文藝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張鴻聲説,申遺成功不是中軸線保護的結束,文化遺産保護應該具有延續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議在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文學館中增設展示北京的專題,講好北京故事,推廣北京形象。

  近幾年,“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的跨城觀演現象流行起來,北京更是成為全國各地觀眾觀看演唱會、欣賞優秀劇目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深入推進演藝之都建設。發展演藝經濟,“北京擁有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全國最好的文藝團體、創作人才匯聚在此。”來自文藝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郭磊對此充滿信心。

  謀發展

  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聆聽報告後,我很受鼓舞!”市人大代表、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冬感嘆道,這幾年,北京在智慧製造、未來健康等産業成果層出不窮,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集群,為北京未來發展孕育了強大的動力、活力、潛力。“人工智慧,事關産業的深度轉型和高品質發展,事關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着眼未來,張冬認為,北京應加大人工智慧高地建設力度,搶抓産業佈局,推動更多場景應用。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昌平實驗室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不斷壯大頂尖人才隊伍,奮力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加速關鍵技術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學創新高地。

  “成立四年來,昌平實驗室産生了多項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目前,實驗室聚焦惡性腫瘤和退行性疾病這兩個方向,在癌症早篩、免疫治療、化學重編程幹細胞技術臨床應用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金勤獻自豪地説,未來,昌平實驗室將繼續積極對接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科技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緊扣國家發展和人民健康需要開展科研,在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來自教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尹曉東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援在京高校高品質發展,推進市屬高校一校一策分類提升等內容。“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學科專業特色,藝術類院校更是如此。我很有信心,在新的一年,北京的文化、藝術、教育都迎來更好的發展。”(孫宏陽 張蕾 孫傑 李博 韓軒 景一鳴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