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新局面、展現新氣象,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鑄就新時代首都發展“京”彩華章。京華大地,全面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奮力打造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京華大地,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凝聚黨心民心,融匯磅礡偉力,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發展壯大;京華大地,賡續中華文脈、推動文化繁榮,書寫新時代壯麗篇章。
凝心聚力,主流價值主流輿論發展壯大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不斷發展壯大。
這一年,理論學習教育提質增效,理論研究闡釋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入腦入心入行。
北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持續加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建設,大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市委宣講團深入各區各部門開展集中宣講35場。全會精神各級各類宣講2.2萬餘場,線上線下受眾763萬餘人次。
這一年,重大主題宣傳濃墨重彩,媒體融合發展成效明顯,新時代首都發展強大精神力量廣泛匯聚。
全市精心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發表“2·26”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等重大主題宣傳,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給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策劃報道“我與長城的故事”,製作播出10集人文歷史紀錄片《長城長》。持續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市屬媒體所辦新媒體生産傳播效果凸顯。在全國率先開展城鄉一體化應急廣播建設試點。
這一年,紅色資源保護紮實推進,時代新人培養出新出彩,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拓展,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踐行。
北京大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全面提升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保護水準,京冀攜手全面貫通“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游徑,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7條,評定紅色旅游景區(點)4家。“‘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全方位升級擴容,覆蓋26所高校、30萬名學生。連續11年開展“北京榜樣”選樹活動,2024年評選産生134組榜樣,吸納“檢察英才”“最美法官”等加入榜樣隊伍。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廣泛開展光碟行動、文明祭掃、文明旅游、文明觀賽、垃圾分類、綠色環保等宣傳引導,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穩步提高。
賡續歷史文脈,古老北京煥發新顏
厚植文化自信,激揚創新活力。北京強力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範引領作用,古老北京不斷煥發新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彰顯旺盛活力。
這一年,北京中軸線申遺圓滿成功。中軸線申遺保護群眾性主題活動和申遺保護工作成果展、中軸線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大賽相繼舉辦。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為契機,推進老城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研究起草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推出《關於加強北京中軸線文化闡釋和傳播的若干措施》,先農壇神倉、慶成宮建築群和正陽門箭樓面向公眾開放。
這一年,“三條文化帶”建設亮點紛呈。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工,北京(通州)大運河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成功,8條大運河主題游線路推出,“中國大運河申遺十周年暨2024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成功舉辦,2024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成功舉辦,“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彰顯中華文明標識”入選2023年全國“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十佳案例”。北京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鄉親們的回信精神,加強長城文化帶建設保護工作,開展《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立法調研,制定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完成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地下主體結構施工,高標準舉辦2024北京長城文化節。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開放試運作,北京歷史文化溯源工程、非遺傳承發展工程實施,首個市級公益性非遺體驗中心建成,北京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紮實推進。
活力迸發,首都文化發展書寫新篇章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文化供給品質雙升,文化産業活力迸發,北京書寫壯闊、豐厚、創新的首都文化發展新篇章。
這一年,北京堅持以“大戲看北京”為抓手推進“演藝之都”建設,建起600余個創作題材的“選題庫”、900餘部作品的“劇本庫”,“北京大視聽”推出優質項目120部,推出話劇《鄧世昌》《永定門裏》、京劇《白蛇傳》、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第二十條》、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玫瑰的故事》、網路劇《我的阿勒泰》、圖書《百年文學中的北京》等優秀作品。13部作品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覆蓋全部創作門類。1.7萬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舉辦,202場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亮相,380余場演出活動點亮中國戲曲文化周,113部精品劇目閃耀“大戲看北京”2024展演季,5.7萬場營業性演出登場,城市文化風景生機盎然。
這一年,51萬人次暢游2024年中秋國慶綵燈游園會,“京綵燈會”成為網路熱詞;20個博物館試點推行延時開放,15家備案博物館、29家類博物館全新亮相;策劃推出“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兩大系列展覽,首展“三星堆與金沙”“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震撼南來北往的觀眾。
這一年,北京深入推進“書香京城”建設,春秋兩季北京書市深入人心。舉辦北京閱讀季、中國“網路文學+”大會,開展書香京城系列評選、最美書店評選,“舊書新知”成為響亮品牌,地壇書市首次走出北京,“北大紅樓讀書會”“北京十月文學月”獲評全國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這一年,北京制定印發《關於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大力發展文化新質生産力的若干措施》《關於推進新時代首都影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培育文化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2024年1月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7.5%。10家企業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及成長性榜單,5家單位獲評第五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新增22個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入選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這一年,北京旅游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召開旅游發展大會,出臺《北京市推動旅游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古北水鎮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漫步北京”“北京微度假”“北京網紅打卡地”等品牌引領文旅融合業態新風向,“漫步北京”120條主題游線路受到推崇。全市接待游客近3.7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接待入境游客超270萬人次,同比增長2倍多。
這一年,北京推進105款生成式人工智慧大模型備案上線,“電競北京2024”系列活動開展,頭部展會賽事落地北京。超高清電視全産業鏈優化升級貫通試點在全國率先開展,超高清示範園項目啟動建設,《北京市超高清視聽先鋒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佈,文化新質生産力有了北京樣本。
這一年,北京成功舉辦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深圳文博會北京展區、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北京網路視聽藝術大會、北京動畫周、2024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首次作為主題城市參加第34屆香港書展。文化消費促進行動持續開展,春節、國慶期間惠民觀影活動和惠民文化消費季取得良好成效。
引領潮流,搭建深化文明互鑒一流平臺
提升傳播效能,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中國聲音、北京聲音傳播至世界各地,中華優秀文化有了更生動、更豐富的表達。
這一年,搭建促進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鑒一流平臺。北京文化論壇成果豐碩,75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位海內外知名文化人士深入對話,北京文化論壇真正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精華、博覽世界文化精粹、引領先進文化潮流、聚合文化創新力量的一流平臺。
這一年,文化走出去影響力持續擴大。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國際博覽會期間舉辦“北京遇鑒巴黎”北京文化專題展及雙城故事對話活動。“魅力北京”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荷蘭,“魅力北京”紀錄片落地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國主流電視台,《中國夢365個故事》對非傳播項目覆蓋30多個國家。北京電影走出去海外推介活動、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走進法國、義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大型文化活動,中非媒體合作論壇、“絲路大V北京行”、“中外青年文化對話”等文化交流活動,內容豐厚,形式多元。《這裡是北京》《舞動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和《北京概覽》雙語圖冊,生動講述北京的古老與現代。
繼往開來,篤行致遠。2025年大幕已經拉開,北京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聚焦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目標,以首都實踐詮釋思想偉力,以文化自信傳承歷史文脈,以守正創新激發文化活力,以開放包容促進文明互鑒,全面推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不斷開創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新局面。(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