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河北雄安新區分享綠色發展成果 京津冀誕生三座“綠城”

日期:2024-10-28 08: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0周年。10月26日,2024年(第五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開幕。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河北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依次登臺,分享綠色發展成果,推動京津冀産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和協同轉型,打造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在京津冀,已誕生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河北雄安新區三座“綠城”。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三座“綠城”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果?

  千年大運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國內首個大型公共建築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的地區,行政辦公區更是在全國率先實現綠色三星建材100%比例應用……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表示,截至目前,副中心已推廣超低能耗項目7個,約20萬平方米,排名全市第一。

  中新天津生態城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孫曉峰在論壇現場分享了一組對比圖——2008年剛剛啟動建設時,生態城所在地還有些荒涼,到了2024年,同一地點已經“藍綠交織”。“在一片鹽鹼荒灘上初步建成綠意盎然、安居樂業的生態新城。”孫曉峰表示,生態城已形成智慧科技服務、文化健康旅游、綠色建築與開發三大主導産業,累計市場主體超過4萬家。

  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劃定重點區域為禁漁區;淀區野生鳥類286種、大型水生植物47種、浮游植物406種、底棲生物3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極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在此棲息……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于國義表示,白洋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已得到顯著提升。

  “副中心要積累一批行之有效、示範性強的政策制度經驗,逐步形成制度‘工具箱’,將政策舉措整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孟景偉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將進一步加強與天津中新生態城、雄安新區的交流互鑒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區域綠色城市建設典範。

  副中心將建築、交通、産業作為綠色轉型的關鍵領域。具體來講,堅持綠色建築全過程管理,集中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規模化發展,打造張家灣設計小鎮智慧建造示範區;重點推進M101線、6號線南延等項目建設,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行動,打造“千里潞道”綠道品牌;加快存量資源轉綠降碳、增量資源綠色低碳化發展,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和“雙碳”、環境社會治理(ESG)等領域綠色專業服務,推進氣候投融資、林業碳匯試點取得新成效。

  接下來,副中心重大項目的“含綠量”也將越來越高。在持續推進六環高線公園、張家灣設計小鎮綜合能源項目、減河北綜合資源利用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同時,副中心將謀劃儲備一批可視化、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標桿項目,接續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金名片”。(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