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風起雲湧,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準人才高地的北京,勇立創新潮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呼喚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2020年啟動實施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培養資助專項”(以下簡稱“青領專項”),創新“人才培養資助跟着項目走,以項目實施帶動企業集聚培育人才”工作模式,集聚培養青年科技人才逾500人,引領推動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北京競逐新質生産力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瞄準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助力企業聚才
誕生於中關村的“青領專項”入選企業華輝安健,A輪階段就拿到5億元融資。
資本的青睞,彰顯了企業的實力——創始人李文輝是全球B型肝炎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的首個中國獲得者,團隊自主研製的創新藥物HH-003,用於治療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認定為突破性治療品種。要知道,只有為嚴重危及生命或嚴重影響生存品質的疾病提供有效防治手段的創新藥或改良型藥物,才有資格被認定為這一治療品種。
一流的研發實力離不開一流人才隊伍支撐。華輝安健項目負責人古旭表示,“青領專項”幫助企業發揮領軍人才“頭雁”效應,成功培養集聚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團隊規模從立項時的65人,擴充到如今的120人,研發人員中碩博士佔比超過95%。
幫助企業集聚培養所需人才,正是“青領專項”的初心所在。專項明確人才標準並實行項目合同管理,向企業充分授權,鼓勵企業圍繞攻關需要組建團隊。團隊用什麼人,自己説了算,政府則按合同提供“資金+人才政策”的“所有”綜合支援。
專項實施以來,人才集聚效應顯著。首批25個企業項目團隊人才總量3年內由197人增長到335人,其中博士達四分之一。第二批剛剛實施過半,22個企業項目團隊人才總量已由131人增至239人,增幅達82.4%。兩批共新增246人,其中既有卓越工程師、國際化創新型管理人才,也有産品經理、産業投資人,企業人才結構日趨合理。
遴選攻關項目,真刀真槍育才
人才如劍需磨礪,挑戰方能顯鋒芒。青年人才若要快速成長,就要攻關真項目、解決真問題、練就真功夫。“青領專項”聚焦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前沿領域,按照“項目實力、人才活力、發展潛力”評價維度,精心遴選攻關項目,並在人才培訓經費、博士後工作站建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培養支援,助力人才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實戰淬煉。
在“青領專項”的培養支援下,人才“尖兵”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取得一項又一項科技成果。百度項目圍繞增強語義理解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方向打造人才團隊。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團隊,僅用3年時間就發佈了首個國産大模型“文心一言”,達到搶佔語義理解大模型領域先機的立項目標,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奧星貝斯項目打造的人才“尖兵”隊伍,自主研發分佈式數據庫系統,在“數據庫世界盃”上刷新世界紀錄。曠視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協同創新平臺項目,面向典型應用場景開展驗證和市場應用建設的人才團隊,直接經濟收益達7.5億元。
在科技攻關的火熱一線歷練人才,越來越多的新星閃耀光芒。在首批“青領專項”支援項目中,13名人才入選國家或市級人才計劃,10名人才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名人才獲得國際知名獎項。其中,一位“90後”青年科技人才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電腦科學獎,成為該獎項創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北汽新能源項目負責人代康偉帶領團隊取得多項行業第一,團隊中的3名成員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她本人也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管家式”陪伴服務,解人才後顧之憂
華龕生物聯合創始人鄢曉君,從清華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在京創業,攻關生命科學領域的細胞藥物研發。
隨着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鄢曉君卻很憂慮,“公司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作為初創公司資金壓力較大,人才薪酬不佔優勢,十分需要政策支援”,她坦言。
解企業燃眉之急,“青領專項”為項目提供真金白銀,依據企業實際情況並結合行業平均薪酬水準,為項目團隊量身定制育才留才資助政策,並對資助資金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便於靈活使用。
鄢曉君説:“‘青領專項’的支援,大大激勵了科研團隊的工作動力,對穩定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大家能夠安心工作,提升了戰鬥力。”
“青領專項”不僅為人才團隊提供資助,還根據人才需要,提供“所有”生活服務支援,為團隊送上“定心丸”。
2023年,精進電動項目工程師王連新一家在“青領專項”政策保障下,紮根北京。他説:“能成為‘青領專項’的一員深感榮幸,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未來科研道路的鼓勵,我將毫無顧慮地繼續追求技術上的突破。”
稀宇極智科技項目負責人蘇彤説:“北京市人才局經常到府解讀政策,了解項目團隊建設中的困難並及時協調解決,提供了全周期‘管家式’的服務,一批技術骨幹的後顧之憂得以解決,能夠輕鬆上陣。”專項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服務保障,使人才能夠心無旁騖、潛心攻關。
提供專業支援,精準識別人才
如果把人才比作隱匿在沙礫中的金子,那麼“青領專項”就像淘金濾網。專項會同專業機構幫助企業開展人才盤點,繪製項目“人才需求矩陣”並給予支援,幫助一批堪當大任的棟樑之材脫穎而出。
2022年,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的沈偉偉,加入“青領專項”——京東“智慧供應鏈及應用技術”,憑藉在供應鏈管理、全渠道零售、技術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一路過關斬將,晉陞為京東集團副總裁、全渠道生態部負責人。
“吳文俊獎”被譽為“中國智慧科學技術最高獎”。奇安信公司工程師黃亮,在“青領專項”支援下,從事零信任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經過努力,該項目榮獲“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進步獎”,取得的成果推動了零信任技術標準化工作,為保障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系統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黃亮也在公司嶄露頭角,擔任項目負責人。
“青領專項”為青年才俊提供了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機會,首批項目的197位領軍人才中,有178人在項目期結束時獲得了職位晉陞,晉陞率超90%。
競逐新質生産力的征程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一批在歷練中成長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青領專項”的支援下,在北京創新創業的舞臺上挑大梁、當主角、站“C位”,成就事業、綻放青春。相信,在北京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吸引下,在首善情懷的感召下,越來越多青年人才將競相選擇北京、紮根北京,在這片幹事創業的熱土上,追尋科技之光、逐夢星辰大海。(武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