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籠罩大地。八達嶺長城如巨龍蜿蜒,雄偉壯麗。(潘之望 攝)
長城腳下,石峽村將以石峽峪堡關城遺址為基礎,打造長城特色示範村;雄關之上,八達嶺段磚石長城將修繕完成、全線貫通。以八達嶺長城景區為核心,延慶區正以5A級標準統一打造世界級長城大景區,伴隨一段段長城修繕完成,這一大景區將逐步開放。這是5月17日從延慶區獲悉的。
石峽將建長城特色示範村
初夏,綠染長城,長城腳下石峽村古樸幽靜,石峽峪堡關城遺址靜靜佇立。周末來臨,村裏的“石光長城”民宿小院、古堡客棧、石光咖啡廳迎來一撥撥游客。
石峽村建於明朝,是居庸關北部關隘,古時是戰略要地,留存着多處歷史遺跡。近年來,依託長城文化,石峽村打出“石光長城”的文旅品牌,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城村”。
“以石峽峪堡關城遺址、葫蘆井、練兵場、燒窯廠等村裏現存的遺跡為基礎,通過環境持續提升、歷史遺跡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等,將把石峽村打造成為以長城為特色的北京市‘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示範村。”延慶區八達嶺鎮黨委書記李清華説,目前計劃推出兩條石峽村的深度游覽路線,分別是將士巡邊路線、邊民生活場景游覽路線,“通過游覽路線將村裏的遺跡串起來,讓游客穿越歷史,體驗當年在石峽村的將士、邊民們的日常。”
因長城而煥發生機,石峽村只是一個縮影。眼下,延慶區正在深入推進石峽關谷休閒農業聚集區建設。該聚集區位於八達嶺鎮西南部,涉及外炮、裏炮、幫水峪、石峽四個行政村,全長約8公里。這裡是八達嶺鎮長城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花家窯長城、石峽關長城漫延山脊,長城聯墩、城堡遺址遍佈沿線。
接下來,延慶將深度挖掘這四個行政村的農業文化、長城文化資源,推出網紅村名錄,構建長城文化風景帶,建設三産融合發展示範園,讓石峽關谷休閒農業聚集區成為長城腳下的亮麗風景。
八達嶺段磚石長城將全線貫通
出石峽村,一路向東登上花家窯長城。不同於向大眾開放的八達嶺長城景區,這裡的長城在去除了安全隱患後,保留了殘狀:垛墻高矮不一,保留歲月滄桑感;馬道、敵樓等都保留了“野味”。
“花家窯長城是八達嶺段磚石長城的其中一段。十幾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對八達嶺段磚石長城的搶險修繕,修繕採用最小干預的原則,也就是不恢復最初的原始狀態,而是主要對坍塌部位採取局部歸砌、局部歸安等,保留其歷史感。”站在長城上,延慶區文物局副局長劉滿利介紹。
延慶長城資源豐富,境內長城總長179.2公里,分為磚石長城、石長城、土長城三類,其中磚石長城總長度26.6公里,主要集中在八達嶺段。截至目前,延慶區磚石長城搶險修繕率達88%,到2026年,這一比率將達100%。劉滿利介紹,搶險、修繕,是延慶長城修繕保護當中的兩個不同措施,“對於長城來説,搶險是最優先的,遇有險情、隨時搶險。而對於一些處於穩定狀態的、短時間內不會坍塌的長城,則通過修繕來進行保護。”
眼下,在八達嶺長城景區西側,全長700余米的64至66號敵臺及墻體修繕工程即將開工,計劃於2025年完工。屆時,這段長城將與八達嶺長城景區、八達嶺古長城景區、花家窯段長城等首尾相連,八達嶺段磚石長城將實現全線貫通。
長城大景區將逐步開放
一段段長城得到修繕,長城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為長城遺産的後期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起,延慶區以八達嶺長城為核心,整合周邊水關長城、古長城、花家窯長城等資源,以5A級標準統一打造世界級長城大景區,讓其成為國家級文化旅游消費聚集區。
劉滿利介紹,目前,八達嶺長城、水關長城、古長城、花家窯長城已經實現了統一管理,長城景區的串連將隨着長城修繕的貫通逐步實現,長城大景區將逐步開放。
實際上,2023年八達嶺長城景區開放段落就延長了1245米,從南七樓一直蜿蜒至南十六樓半。與此前已開放的八達嶺長城完整的建築形態不同,這段長城在排除險情和病害後,保留了殘狀。開放方式採取少量、小規模、預約制、集體組織形式,主要開展戶外徒步、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活動。
長城大景區外,也將建立大交通體系,便於游客順利抵達長城。“在京禮高速大佛坨出口,將建設1萬平方米的東曹營停車場,實現小客車的集散,並依託停車場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植入商業配套設施,併為游客提供休憩空間。”李清華説,現有八達嶺景區的黑龍潭、岔西停車場也將進行功能優化,帶給游客舒適便利的旅游體驗。(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