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種雞出口實現“零的突破” 良種蛋雞集群産值達124億元

日期:2024-03-14 08:4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中央一號文件近日發佈,文件提到“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這是連續第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種業振興行動進行部署。2023年是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收官之年,翻開北京種業成績單,三年來成果多點開花、分量十足,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首次走出國門的良種蛋雞“京紅1號”。

  “京字號”蛋雞登陸非洲

  2023年,由華都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1.55萬隻“京紅1號”高産蛋種雞首次走出國門,抵達非洲坦尚尼亞,實現了種雞出口“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雞群産蛋率已到達90%以上,蛋雞們開始在非洲大陸繁衍生息。國內由北農大科研團隊最新培育的“農金1號”蛋雞品種也成功發佈,填補了我國中等蛋重蛋品領域的空白,為我國自主培育的蛋雞大家族又添一位重量級新成員。

  良種是北京蛋雞産業發展的源頭,不斷創新的“京字號”蛋雞品種正在持續發揮産業集群的“晶片”效應。近年來,北京市已建成完備的蛋雞育種體系,“京”系列、“農大”系列和“油雞”系列等10余個蛋雞新品種配套係相繼破殼而出,齊放光彩。圍繞種業振興行動的總體部署,北京蛋雞種業在科技研發、技術推廣上大力推進,全市現有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2家,蛋雞核心種源佔國産蛋雞市場的60%。

  當前,北京蛋雞的品種數量和推廣量均佔全國市場的50%以上。此外,“北京油雞”等優秀地方品種及正在培育的“北京農效綠殼蛋雞”特色高産品種將作為北京蛋雞品種的有效補充,實現蛋雞羽毛顏色和蛋殼顏色品種全覆蓋。

  多樣養殖模式助農增收

  走進北京市誠凱成柴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雞舍,明亮溫暖的燈光下,自動化飼料攪拌機正為雞舍裏的蛋雞輸送營養餐。巡檢機器人沿着軌道來回巡視;料槽噴液機器人按時噴灑菌劑,為蛋雞的健康生長保駕護航。“多虧了政府支援的蛋雞規模生産基地標準化建設項目,設備改造後,合作社的蛋雞存量從3萬隻增加到了4.5萬隻,2023年蛋年産量達到了500噸。”合作社負責人馮保芹自豪地説。

  養殖是蛋雞産業發展的關鍵。標準化立體養殖、生態放養……多樣的養殖模式提高了蛋雞的産量和品質。截至目前,全市蛋雞養殖現代設施化率達80%以上,産能965萬隻,雞蛋産量達13.84萬噸。

  “我們的蛋雞産業也帶動了周邊玉米等種植業的發展,增加了合作社和周圍農戶們的收入。”龍年伊始,馮保芹又有了新的目標,“我想把北京油雞的生態養殖這塊做起來,把存欄量擴增到6萬隻。”看著正在院子裏溜達的北京油雞,馮保芹信心滿滿。

  蛋雞産業實現集群發展

  近年來,北京良種蛋雞産業集群通過項目建設,吸引土地、人才、資本、科技等生産要素集聚,現已形成了“三帶四區一群”的産業佈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良種蛋雞主産區集中在平谷、延慶、密雲、房山等地,佔全市産區的94%以上,産業集聚化程度進一步凸顯。

  産業集聚帶動着蛋雞産業中品種培育、養殖生産、加工倉儲等生産鏈條逐步完善。“京紅”“京粉”“農大”系列等蛋雞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正大”“德青源”“綠多樂”“凱成”等“京産雞蛋”品牌深入人心。如今,全市21個蛋雞規模生産標準化基地、8個雞蛋産後加工冷藏及運銷基地和2個雞蛋深加工基地都已建設完成,雞蛋加工轉化率和倉儲保鮮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在蛋雞産業集群發展的引領下,一批蛋雞産業領域的“領頭雁”發揮出了顯著的聯農帶農作用,帶動近1.2萬農戶就業增收,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較集群建設之初增加15%。當前蛋雞産業集群總産值約124億元。

  在北京市“種業之都”建設的規劃藍圖中,打造平谷良種蛋雞、密雲番茄等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是北京市種業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組成。2024年,北京市將繼續發揮蛋雞産業制度、科技和市場優勢,按照“保供給 強優勢 延鏈條 促融合”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北京良種蛋雞産業集群建設,進一步提升北京良種蛋雞産業競爭力,促進北京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産業振興。(王可心 王震華 高夢圓)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