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監測系統,能夠對老舊房屋的健康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鄧偉 攝)
智慧監測隔空就能“把脈”老舊房屋健康狀態,污水處理新工藝提效率還能降碳,科技手段緩解高速收費站擁堵……近日走訪部分北京國企發現,企業正積極發揮各自優勢,深耕與市民生活、城市治理息息相關的領域,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將發展“痛點”轉變為企業的增長點,進一步拓寬發展新賽道。
智慧監測“把脈”老舊房屋
美術館後街19號、北剪子巷16號……城市建築的品質和安全關乎民生。為及時掌握這些老舊房屋的健康狀態,智慧監測派上新用場。
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監測系統,能夠對老舊房屋的健康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建工市政路橋智慧中心主任譚磊介紹,這套智慧監測系統有衛星遙感、空中無人機探測和地面感測器三維視角。一旦房屋傾斜或沉降超過預警值,系統就會通過短信或手機APP彈窗提醒,並啟動黃、橙、紅三級預警,為人員及時轉移留出時間。
“過去工作人員按季度去巡查老舊房屋,全部查下來可能需耗時三四個月,如今借助這套系統能實時看到房屋的狀態,大大提高巡查效率。”建工市政路橋總經理王曉東表示。
通過解決現實“痛點”,科技創新讓老企業挖掘出新的業務增長點。作為與共和國同齡的老國企,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建築設計院,目前這家建築設計企業正在加速向“全周期建築數字資産服務商”轉變。“通過建立數據的聯繫,我們的建築也是終端。”北京建院副總經理鄭琪表示,這是建築業智慧化今天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明天的場景。
污水處理新工藝高效更低碳
運作成本降低20%以上、碳排放降低30%、建設用地佔地面積減少50%以上、水處理量提升一倍以上……首創環保集團自主研發的“CREATE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相較傳統活性污泥工藝,效率更高、更綠色低碳,被稱為“下一代污水處理技術”。
目前,新工藝已完成小試、中試、工程示範研究,正在加快産業化腳步。首創環保集團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蔡然博士介紹,新技術目前已在公司旗下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項目中推廣應用,完成改建項目1例,籌建項目4例。近期她還感受到,市場改造的需求越來越多,2024年開年企業又收到一些市場邀約。
近年來,環保産業已告別“跑馬圈地”投資驅動的發展階段,創新能力成為企業比拼的關鍵。
首創環保集團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何前表示,為推動業務轉型,企業提出了“721科技創新路線”,七成的科技創新資源將用於提升傳統業務效率,解決行業過去普遍存在的重建設、輕運營“痛點”。2023年,企業還以“揭榜挂帥”形式發佈首批10項科技型技改項目需求,希望借助更多社會創新資源解決一線技術“痛點”。
智慧收費緩解擁堵“老大難”
位於房山區的京良收費站,主要服務於途經京港澳高速路段車輛,是長期以來的“堵點”收費站。一個月前,北京首座智慧化收費站就率先在此亮相,借助科技手段解決擁堵“老大難”問題。
之所以説收費站智慧,是因為在升級改造時增加一項新科技解決方案——在距收費口前300米的匝道高桿上方增設ETC(不停車電子收費)預交易天線。司機從這裡駛過,天線就能掃描並識別出車輛資訊,實現ETC扣費。等車輛駛入收費口時,系統再次識別出車輛資訊時,“嘀”聲響後便直接抬杆放行,不再二次扣費。所有車輛此時便可以順暢通行。
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現預交易失敗情形,收費站前的提示屏將通過醒目紅色字體分兩次發佈車牌號資訊,提醒相關車主不要再駛入ETC專用車道。“這就相當於提前把預交易失敗的車輛篩選出來,引導其走人工車道。”首發集團旗下雲星宇公司新業務中心收費事業部項目經理李鋒表示,從近一個月來的運作效果看,70%以上預交易失敗車輛被引導至人工車道,而ETC車道的通行效率明顯提升。
雲星宇從1997年成立後就一直深耕高速公路智慧交通領域,其高速公路ETC服務最為人們熟知。近年來,公司加快探索收費站智慧化升級,推進數字技術與收費業務場景深度融合。2024年1月11日,公司登陸北交所上市,實現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在北交所“零的突破”。(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