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門頭溝近七成水毀路已恢復重建 全市百餘條水毀道路入汛前全部完工

日期:2024-03-01 08:0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月29日,在門頭溝109國道青白口橋重建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鋼筋加工作業。

2月29日,在門頭溝109國道青白口橋重建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鋼筋加工作業。(鄧偉 攝)

  春寒料峭,在房山、門頭溝的大山深處,各處水毀路恢復重建現場熱火朝天。機械設備開足馬力,工人們冒着嚴寒,向着完工目標衝刺。

  近兩日,在重訪109國道等水毀嚴重路段發現,完成恢復重建的道路平坦、順暢,已難尋水毀痕跡,正在重建的橋梁將更結實、更防洪。目前,房山、門頭溝水毀路已恢復重建近七成。從市交通委獲悉,全市恢復重建的百餘條水毀道路,2024年入汛前將全部完工。

  橋梁更結實 109國道重建青白口橋

  沿着109國道門頭溝段西行,彎彎曲曲的山路延伸向前,坐在車內已沒有顛簸之感。與五六個月之前相比,坑坑洼洼、泥濘不平的景象早已不見。路旁的河道裏,清澈的河水靜靜流淌,早已恢復往日的平靜。在完成恢復重建的路段,2023年那場洪水仿佛只留在了人們的記憶裏。

  行駛近一小時,來到青白口橋施工現場,這裡的景象會讓人再度想起洪水曾經的威力——完全損毀的老橋已經被拆除,一根根管涵撐起了臨時道路。不過,就在臨時道路旁,一座新橋已將下部結構穩穩“扎”進河底。河面之上,一個個混凝土橋墩穿上了保暖的“棉衣”。工地一角,幾名工人忙着綁扎鋼筋,為橋樑上部結構施工做準備。

  “青白口橋位於永定河、清水河兩河交匯地帶,建設年代比較久遠,在特大暴雨中受到嚴重損毀,橋梁基礎已經下沉。”市交通委門頭溝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范虎彪介紹,新橋下部結構已完工,待完成臺架施工後,迅速進入橋樑上部結構施工。

  在109國道上,青白口橋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橋。“新建的青白口橋長147米、寬11米,現澆箱梁橋比老橋結構強度更強、更結實,過水面積也更大,從而提高了泄洪能力。”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八公路處副經理高玉龍説,這座大橋將在5月底之前完工。

  道路更安全 加速復建景區路助力旅游

  賈金路是房山北部深山區一條重要道路,水毀面積高達78%。“這條路全長30公里,需要復建的路段就有23.28公里,是房山區水毀程度最嚴重的道路之一。”北京建工機施集團項目經理王愛國介紹,2023年8月,為打通這條進出史家營鄉的“生命線”,施工單位歷時30個小時搶通了一條臨時道路,此後很快對原路進行復建、提升。

  在賈金路聖蓮山景區路段,多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開展道路下擋墻施工,這也是路面施工前的重要步驟。“山區道路堅硬的岩體為施工帶來很大挑戰,遇到硬度較大的基岩,必須用大型機械進行破除,才能繼續進行下擋墻施工。”王愛國介紹,下擋墻材料升級為片石混凝土後,結構更堅固,抗災能力提升。同時,排水管涵變為方涵,直徑數倍提升後,排水能力也大大提高。

  賈金路還有一大特點——胳膊肘彎數量多,存在安全隱患。此次復建提升過程中,施工單位對道路線型、轉彎半徑進行了優化,提高通行可視度,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據了解,聖蓮山景區段是賈金路以往交通最繁忙的路段。目前,同樣遭遇水毀的聖蓮山景區仍處於暫停營業狀態。未來,隨着賈金路復建完工,將助力景區加快恢復旅游。

  施工更賣力 克服嚴寒推進工程進度

  目前,房山、門頭溝水毀道路工程已全部復工,所有施工單位爭分奪秒,力爭入汛前完工。

  在道路重建現場發現,山區白天的氣溫仍處於冰點上下。“正常情況下,道路、橋梁施工應等待氣溫恢復到5℃以上,通常得到3月中旬左右。但為了保證施工進度,我們提早復工,通過各種保溫措施克服不利天氣條件。”范虎彪舉例,比如混凝土用熱水攪拌,現場搭建暖棚,以及為墩柱覆蓋“棉被”等措施。

  范虎彪介紹,門頭溝區水毀道路重建工程,共涉及28條縣級以上公路,恢復重建里程149.2公里,點段數量621個,重建橋梁共9座。截至目前,累計完工13條路、96.7公里,完成進度近七成。“我們力爭3月底,完成剩餘工程整體混凝土結構施工,4月後進行路面施工,力爭5月前全部完工。”

  2023年9月,房山區54條縣級以上水毀道路,包括63座橋梁全部開工,每日平均投入6100餘人,機械1100余臺(套)。“參建單位採取灑水降塵、濾網覆蓋、錯峰施工、夜間施工等方式,克服工期緊、交通壓力大的困難,在施工與道路通行能力間爭取最佳平衡點,將對市民出行的影響降到最低。”房山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長李旭濤介紹。截至春節前,房山區54條水毀路修復工程已完工37條,其餘17條路正在進行橋梁施工、鋼板護欄施工、部分片石混凝土擋墻施工,以及路域環境整治。(孫宏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