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荷花市場的“蛟龍出海”將傳統綵燈藝術和現代科技光效結合,絢爛奪目,吸引游人駐足。 (方非 攝)
這個春節假期,有一條“龍”是真的火了!位於什剎海荷花市場的“蛟龍出海”,在傳統綵燈藝術和現代科技光效的配合下,飛舞而出,強力吸睛!
“天吶,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一條龍!”晚上8點的荷花市場門前人潮涌動,他們都是奔着眼前的這條超級游龍來的。
沿着什剎海騰飛的這條游龍,仰首升騰,頗顯巨龍的霸氣、威猛之勢。龍嘴和龍身暗藏燈光,龍眼緩緩開闔,栩栩如生,極具動態效果。整條游龍起於荷花市場,止於商業街尾端,形成一處超級景觀。游龍總長約202米,人們可以行走在游龍之下,與龍親近。
“真好看,媽媽快幫我照一張!”9歲的朵朵穿着鮮艷的紅色馬面裙,在游龍前擺出了優美的舞姿。朵朵媽媽説,她們就住在附近,聽説家門口有條“龍”,飯後就出來看看,沒想到真的很震撼。
超級游龍的龍首正好在荷花市場牌樓旁,龍首之下成為拍照打卡聚集地,大夥紛紛和龍首合影。
沿着龍身往荷花市場走,旁邊就是什剎海,沿水邊設置的舞檯燈如水浪翻捲,飛龍猶如漂浮在水浪之上,動感十足。
在兩隻巨大的龍爪下,不少孩子坐在爸爸的肩膀上,觸摸着龍爪拍下照片,臉上的笑容歡樂喜慶。還有年輕人商量着用手比劃出龍爪的模樣,一起拍下一張搞笑照片。
在游龍之下前行,身邊會聽到全國各地的方言,除了北京話,還有吳儂軟語、西南方言,以及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方言。
人群中,也有不少外國面孔。黑色絡腮鬍,讓來自巴基斯坦的Bilal有些搶鏡。在北京語言大學就讀的他,2024年第一次在北京過春節,他和同學胡勁草相約出來感受北京的年味兒。“我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年又正好是龍年,這條游龍太特別了!”Bilal的中文很流利,他在北京和人交流完全無障礙。
火出圈的“蛟龍出海”僅僅是北京春節景觀佈置中的一景,西城北長街北口的“年年有餘”景觀、朝陽亮馬河鐳射投射燈光秀、昌平西關環島的景觀小品“瑞龍送福”、經開區博大公園景觀小品“龍鳳呈祥”等,都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
市民家門口“口袋公園”裏佈置的“小而美”的景觀,也為春節增添了不少節日情調。平安大街上的三個口袋公園就各有景致:平安裏的口袋公園,枝頭挂滿燈籠,草地裏佈滿“錦鯉”;福壽裏的口袋公園,樹枝上挂滿鳥籠,融入趣味創意的同時還原了老北京的年味兒;龍頭井口袋公園則強調場景化,展現了滿滿的傳統京味兒。
2024年,以“暖亮京城、歡樂春節”為主題的全市春節及元宵節景觀佈置共涉及主要大街近1000條、背街小巷3000余條,是歷年來佈置範圍最廣、內容最豐富的一次。高高挂起的大紅燈籠、綴滿梢頭的喜慶中國結、妙趣橫生的裸眼3D秀、耳目一新的龍年造型景觀小品,為這個春節增添了喜慶氛圍。(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