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近50項全國突破性政策落地 “兩區”建設構建高水準開放新高地

日期:2023-09-28 08: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三年來近50項全國突破性政策落地 “兩區”建設構建高水準開放新高地

  三年前的金秋,北京正式啟動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掀開了首都改革開放的新篇章。三年來,北京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兩區”的宏偉藍圖逐漸變成京華大地上的生動圖景。

  10余個專項改革方案推出近500條措施,40項創新經驗案例向全國推廣,近50項全國突破性政策落地……市“兩區”辦披露的最新成績單顯示,目前,國務院批復“兩區”建設的251項任務已實施98%,構建起服務業高水準開放的新高地。

  制度創新助力産業高品質發展

  在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開展新藥臨床前研究。

  “如今,研發所用進口物品可順利通關,加速了新藥上市的進程。”昭衍新藥業務保障部項目管理主管何亮穎介紹,隨着中國新藥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公司承接有國際註冊需求的項目越來越多,但研發所用物品的進口問題,一度給企業帶來不少困擾。

  “白名單”制度的出臺成為破題關鍵。2022年6月,《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方案》發佈,明確了納入“白名單”的物品,企業不需提交進口藥品通關單即可在北京海關辦理通關手續。昭衍研發所用物品,恰好在“白名單”之列。

  這只是生物醫藥産業制度創新的縮影。近3年來,北京共有13個創新藥、59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佔到全國近30%,生物醫藥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數字經濟領域,北京依法有序推動數據跨境流動,獲批全國首個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案例,通過首家企業個人資訊出境標準合同備案。目前,數字經濟佔北京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已超過40%,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數字經濟比重已超過6成。

  模式創新深耕自貿“試驗田”

  發動機的轟鳴聲中,首都國際機場越來越繁忙。位於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的中航材保稅庫記憶體放着各類航材部件,不僅能為落地北京的航班提供服務,還能將保稅狀態下的航材流轉到外地,提高利用率。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總監陳飛坦言,隨着中國民航機隊體量不斷擴大,飛機維修需要大量航材儲備,但在以往,各地保稅庫的航材均是屬地管理,航材一齣庫就要徵稅,保稅航材在國內調配和流動多有不便。“兩區”建設以來,順義區聯合北京海關在全國首創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模式改革創新試點,不僅實現了動動手指就能辦理的電子化通關,更通過高精度監控等手段,實現了在不同口岸統籌調配和實時調撥航材,探索出航材共用新路徑。

  “目前北京、昆明、上海、成都、西安、廣州6個口岸已實現保稅航材順利流轉運營,保稅航材真正意義上‘活’了起來。”陳飛説。

  此外,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産品試點2023年進一步擴至大興國際機場綜保區。2023年1至7月,天竺綜保區外貿規模位居全國空港型綜保區首位。大興機場綜保區進出口總值實現高速增長,2023年前8個月較2022年同期增長13.8倍。

  伴隨政策突破,一項項營商環境改革措施從自貿試驗區發端,走向全市乃至全國。

  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的政務大廳充滿科技感,這裡不僅可以為城市副中心及整個北京東部地區提供綜合性政務服務,還能跨省通辦天津、河北兩地事項。

  2023年4月18日起,河北自貿試驗區的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北京的政務服務事項,方元科技公司成為京冀“自貿通辦”首位嘗鮮者。該公司計劃在北京設立分支機構,公司負責人在雄安政務中心遠端視頻連線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只用了半小時,就辦理完成相關註冊手續。

  在開放協同探索中,三地政務服務互聯互通,推動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已聯合推出179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事項。此外,三地還打造了全國首個基於網際網路的涉企信用資訊徵信鏈平臺——京津冀徵信鏈,實現三地徵信資訊充分共用和有效使用。以“兩區”建設為契機,京津冀攜手打造高水準開放平臺,正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據統計,三年來,北京“兩區”入庫項目達到近1.9萬個,其中,已落地出庫項目1.2萬餘個,涉及投資額近2.3萬億元。2020年以來,北京實際利用外資達559億美元,佔全國的近9%,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佔比超九成,開放型經濟特徵更加顯著。(馬婧)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