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普惠算力中心 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 “京西智谷”孕育人工智慧“新花”

日期:2023-09-21 08:2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建設普惠算力中心,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 “京西智谷”孕育人工智慧“新花”

門頭溝區正在加緊建設“京西智谷”,培育人工智慧領域“高精尖”産業發展的“金種子”企業。

門頭溝區正在加緊建設“京西智谷”,培育人工智慧領域“高精尖”産業發展的“金種子”企業。(王海欣 攝

  張臘是人工智慧企業中科視語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幾個月來,她和同事們一直在準備搬家。她們要去的,是位於五環外的中關村科技園門頭溝園。從城區到郊區,這家小微企業“逆行”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門頭溝區以國家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為契機,推動全區産業轉型升級,讓曾經的千年“煤城”、如今的生態涵養區內,悄然“生長”出一塊京西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算力”,指的是電腦設備或計算、數據中心處理資訊的能力,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臉識別、智慧語音播報、自動駕駛、工業數字孿生,無數看得見的智慧應用背後,是看不見的算力在支撐。張臘説,人工智慧企業需要通過應用場景實現落地,帶來效益和産能,而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在人工智慧模型中不斷訓練才能成型、成熟。

  “就像籃球運動員,模型就是運球、傳球、投籃等基本動作,應用則是熟練後根據不同需求演變的花式籃球動作,而算力則是運動員的體能,沒有體能的保證,所有訓練無從談起。”張臘解釋。

  縱觀一款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的誕生,通過大量“跑”數據研發模型,再經無數次“訓練”轉化為應用場景,猶如“體能”的算力既是消耗品,也是必需品。可對於中科視語這樣的小微企業來説,在市場上購買算力的成本過高,還經常面臨買不到的窘境。

  “購買雲算力的成本每月高達幾萬元,還要和頭部企業一起排隊,我們不具備競爭力,迫切需要一個大體量、普惠的算力提供者。”張臘説。

  2023年2月,全市首個市場化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北京昇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正式成立,落地中關村科技園門頭溝園,為渴望算力的企業送來“及時雨”。

  “門頭溝區將人工智慧作為重點佈局産業之首,着力打造北京市人工智慧産業高地。”中關村科技園門頭溝園管委會副主任譚李麗説。

  北京昇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落戶離不開門頭溝區探索的“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平臺建設模式,即由區政府與中關村發展集團、華為公司三方合作,搭建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産業聚合發展、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等平臺,為中小人工智慧企業保駕護航。

  “政府負責頂層設計、政策保障;中關村發展集團負責設施建設、配套服務、提供空間載體;華為公司負責技術支援、挖掘行業資源。各司其職,合作共贏。”譚李麗説。

  新的合作模式避免了政府單一兜底的風險。伴隨着北京昇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成立,一期100P(1P約等於每秒1000萬億次的計算速度)普惠算力投入使用,開始為首批簽約的47家企業和科研單位服務,其中就有中科視語。

  “雖然還沒搬過去,但已經用上中心的算力了,相當於雲上購買價格的三分之一,大大節省了成本。”張臘説。

  走進北京昇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一處不大的無塵機房尤為顯眼。在不到200平方米的範圍內,5台機櫃正在運轉、工作,不時發出輕微的嗡嗡聲。

  “過去需要佔地5000平方米才能生成的算力,如今只需這5台機櫃即可。”華為北京昇騰業務部部長張飛説。

  他介紹,通過使用華為自主研發的昇騰晶片,這5個機櫃就可以滿足47家企業對於大模型訓練的需求。目前計算中心已經取得科技部授予的首批“國智牌照”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頒發的“算力夥伴”稱號等多個榮譽,未來,這裡還將持續擴容,短期算力規模將達到400P,中期達到1000P,力爭成為北方智慧算力樞紐。

  “在提供普惠算力的同時,我們將與不同類型的人工智慧企業合作,把大模型的基礎版本部署在中心,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大模型預訓練及相關服務。”張飛説。

  北京昇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投用,標誌着門頭溝區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邁出重要一步。然而,想要打造長安街延長線上的專精特新産業集群,構建算力、演算法、數據三大要素齊全的“京西智谷”,只靠算力遠遠不夠。

  2023年5月,門頭溝區發佈全市首個人工智慧演算法領域專門人才政策——《關於實施演算法人才集聚行動 打造“京西智谷”的若干支援措施》。在創業空間、算力支援、演算法交易、融資保障等10個方面為人工智慧演算法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精準支援,並明確了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不斷加大金融支援,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設立10.1億元的人工智慧産業引導基金,建立2000萬元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池,遴選、投資一批優質創新項目,培育人工智慧領域“高精尖”産業發展的“金種子”企業。

  “區政府還以場景驅動新興技術創新為引領,開放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20個示範應用場景,助力中小企業構建示範性應用案例,同時為數字城市建設增加‘智慧’亮點。”譚李麗表示。預計到2023年年底,全區將匯集人工智慧領域企業100家。

  下一階段,門頭溝區將圍繞計算中心二期建設、面向應用的多層次模型平臺打造、京冀協同的産業發展模式構建以及人工智慧安全標準化工作、開放場景行業示範標桿建設、産業IP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完善人工智慧生態體系。預計到2030年,全區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年總收入達400億元,人工智慧上市公司不少於4家,人工智慧專精特新企業達20家以上。

  實施“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戰略,重點打造“人工智慧、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超高清數字視聽”三大産業的京西老區門頭溝正在加緊建設“京西智谷”,這裡將開出一朵朵高精尖的“科技之花”。(張驁)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