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植樹造林要一代一代做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追訪
4月4日,北京迎來一場綿綿春雨。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朝陽區東壩中心公園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
植樹點位於東北五環外,清澈的壩河、北小河在不遠處交匯,是當地俗稱的三岔河所在地,300畝的地塊周圍新栽下了饅頭柳、國槐。“習爺爺下車後披上雨衣、拿着鐵鍬,和幾名同學一起走到了油松前。”北京中學東澤校區的學生何映霖説,習近平總書記有力而穩重的步伐,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習近平總書記與群眾一起揮鍬鏟土,圍堰澆水,共話家常。“習爺爺一邊鏟土,一邊跟我們聊天,問我們叫什麼名字、在哪個學校讀書、父母是哪人、有沒有上課外輔導班,還叮囑我們要好好學習、快樂學習。”初一學生易子軒説,聊天輕鬆自然,讓原本有些緊張的他放鬆下來。當習爺爺得知他13歲、身高165釐米時,親切地説:“跟我13歲時的個子差不多!”
民生牽動着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他特別關心村民,特意問我村子拆遷後大家的收入來源是什麼。”一同植樹的東壩鄉東風村黨總支書記夏文華説,他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全村2022年整建制轉居了,老人有了退休金,年輕人也能在鄉里就業。2023年9月,村民就能住進東壩中心公園對面的安置房了。
聽説習近平總書記來植樹了,當晚,很多東風村村民守着電視看《新聞聯播》。“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轉發新聞連結,特別驕傲和激動。”夏文華説。
一邊幹活,一邊聊天,習近平總書記種下了油松、紅瑞木、西府海棠、國槐、柿樹等樹木。
跟往年一樣,這次植樹力求實幹簡樸。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絡處副處長孟繁博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栽種的樹木全是皮實好養、碳匯量大的鄉土樹,其中不乏開花植物和食源植物,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
在植樹點的中央空地上,習近平總書記放下工具,拿起話筒,各界群眾紛紛圍攏過來,聆聽他的講話——
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動情。”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綠化一隊隊長王君説,“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北京適合種楊柳樹,四合院裏也幾乎都有槐樹、柿樹,這些樹承載着他的鄉愁。”
北京不僅要綠化,還要彩化。“習近平總書記説,北京要種彩葉樹,把首都建成一個大花園。而且要把綠化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讓生態服務於第三産業。”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絡處處長陳長武説。
植樹造林要一代一代做下去。“習爺爺對同學們説,保護生態環境要從小做起。等我們做了父母,甚至有了孫輩,也要帶着家裏的孩子一起種樹。”小學六年級的張瀟予興奮地説。
聆聽語重心長的叮囑,熱烈的掌聲數次響起。春雨中,新栽的樹苗舒展枝葉,習近平總書記揮手與各界群眾道別,愛綠護綠的意識和風雨無阻植樹的身影,鐫刻在了大家心中。(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