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重要講話在首都黨員幹部中引起熱烈反響 為首都高品質發展凝聚強大力量
“這是‘一大會址’!”一進入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38歲的年輕黨員、市國資委宣傳處副處長吳佳偉就興奮地直奔一棟磚木結構的復原石庫門建築。承載紅色歷史的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被“複製”後,搬進了展館內。“我的生日也正好是7月1日。”作為一名和中國共産黨同一天生日的青年黨員,參觀黨史展,讓吳佳偉備受鼓舞。
6月19日,全市各區委、各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前往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的重要講話。大家紛紛表示,要像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要求的那樣,銘記奮鬥歷程,擔當歷史使命,從黨的奮鬥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
一直到所有觀眾都走出了展廳,吳佳偉仍然依依不捨流連在一個個展櫃旁,駐足於一塊塊展板前。
説起來,這已經是吳佳偉第四次參觀“中共一大會址”了。但這一次,雖然在展館,卻最令他心潮澎湃。“第一次參觀,還是小學。聽爸爸媽媽説,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成員只有58人。”站在中共一大會議復原場景前,吳佳偉不由感嘆,正是由於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馳而不息、接續奮鬥,才讓我們的黨從一個只有58名黨員的小黨發展成為今天擁有9200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青年一輩,要從黨的奮鬥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吳佳偉説,作為市國資委系統的一名幹部,我們要立足本職崗位,助力國企更好地擔負起經濟、政治、社會責任,為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能不能幫我在紅船前拍張照片留念?”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孔軍端正筆直地在船邊站好。
100年前,中國共産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上誕生;100年後,作為不滅的精神象徵,一艘複製版紅船“駛入”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與每一個不忘初心、一往無前的中國人相逢。
“紅船就代表了黨的初心和使命。”站在展館內的紅船旁,孔軍回憶起此前和學校老師們一起去嘉興參觀紅船時的一幕。2020年,在嘉興學院實地學習的過程中,孔軍發現,嘉興學院將紅船精神貫穿到了學校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
“這事兒給了我們 啟發。習近平總書記將‘立德樹人’闡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也可以圍繞紅船精神做文章。”從嘉興一回來,孔軍就開始行動起來。
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2020年9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這一門新課正式在北京聯合大學推出。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被有機融入到課堂中。“受我們的 啟發,全國200多所高校都來交流學習,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開發了不同的特色課程,有的地方還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融入課堂中。”
氣勢磅礡的長城主題漆畫、馬克思《布魯塞爾筆記》第四筆電手稿、一大會址復原場景、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展板、遵義會議復原景觀、黨的七大投票箱、開國大典影像、抗美援朝戰爭中使用過的武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綱、創辦經濟特區圖片、脫貧攻堅數據圖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模型……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3400延米展線,帶領人們穿越回驚心動魄、激蕩人心的歲月;一個個厚重的歷史節點,將中國共産黨走過的百年曆程如畫卷般呈現在觀眾面前,喚起人們心中最真切的感懷。
難得一見的文物實物,讓市紀委監察委駐市文物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滕修展深受震撼。他緊貼着展櫃,一件件細看文物的解説,“這麼好的展覽,應該仔仔細細地看上一整天。”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不怕犧牲、馳而不息、接續奮鬥的精神,也讓他深受感動。他説,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上,黨的歷史將激勵每一個人,凝聚起奮進的偉力。
隨着紅軍長征的復原景象依次呈現,每到一處,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軍平都要停下腳步,細細觀看。她説,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將她帶入那段彪炳史冊的長征路途中。“要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站穩人民立場,不忘初心使命,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習近平總書記曾説的這句話,讓劉軍平深受鼓舞,“作為農業系統的一分子,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推動首都鄉村振興,把京郊鄉村建成最美麗的風景線,就是我要走好的長征路。”
趙一曼寫給兒子的訣別信、奪走劉胡蘭年輕生命的鍘刀……看到這些實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付琳忍不住想要落淚。“回到學校後,我要將在這裡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講給我的學生,讓他們深刻理解,我們的黨在血與火中一路走來、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易,讓他們在享受現在幸福生活的同時,回首來時路,明確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張楠 李祺瑤 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