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賡續精神血脈 凝聚奮進力量
4月2日,李大釗烈士陵園。
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志帶領黨員幹部,在李大釗烈士塑像前莊嚴肅立,向這位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敬獻花籃、鞠躬敬禮。在烈士紀念碑前,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紀念碑文,追思緬懷英烈。“清明祭掃李大釗烈士陵園,是一次感悟黨史、砥礪初心使命的學習教育。”一位黨員説。
清明之際,全市各區均將祭掃烈士陵園、緬懷英烈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引導黨員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精神血脈,凝聚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自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舉行以來,全市黨政機關、各部門、各系統按照中央、市委的部署,迅速行動、制定方案,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市黨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自覺主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黨的百年偉大奮鬥歷程中汲取繼續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聚焦重點確保實效 以首善標準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後,本市迅速學習貫徹落實。市委常委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本市貫徹落實意見,通過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成立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
3月1日,全市舉行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部署相關工作。會議要求要深刻認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學習黨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重點聚焦八個方面內容深入學習黨史,提出八項具體要求,以首善標準完成黨史學習教育各項任務,確保取得實效。
3月15日、3月16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擴大)會議,利用兩天時間集中學習黨史,開展交流研討。大家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並聯繫各自工作實際,交流心得體會。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市政府黨組、市政協黨組結合自身實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與此同時,各區也迅速部署,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研討,海淀區、房山區、大興區還通過視頻系統,實現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黨員代表全員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輔導。
3月17日,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在本市宣講,3月22日,成立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宣講團。來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市委黨校和市屬研究機構等多家單位的17名宣講團成員,深入全市各區各系統宣講,並走進革命紀念地、紅色遺址等地,與青年群體座談交流。
“宣講報告內容豐富、精彩生動、充滿激情,我聽了之後很受教育,很受 啟發。”北京發行集團北京圖書大廈一層銷售部經理、新華連鎖公司第一黨支部書記楊新媛表示,作為宣傳系統一名基層黨員,要從黨史中汲取初心力量,在本職工作中知行合一、守正創新,堅守文化使命,發行好更多優秀黨史著作。
用好紅色資源 創新學習形式 守正創新確保學習實效
3月30日,作為結對共建單位,海淀區萬壽路街道百位黨員走進全國政協,參觀“人民政協光輝歷程展”和中共八大會議會址,並舉行座談交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結對學黨史促實踐,雙方加深了解,縮短距離,以更好地為民辦實事。
不僅僅是萬壽路街道,全市各單位都充分利用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成效。
3月31日,“首都百萬師生同上一堂黨史課”網路公開課開課,全市近百萬師生通過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直播平臺和北京市學校“學習思政課”APP,聆聽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要把黨在京華大地策源、發展的歷史資源優勢轉化為教育教學優勢,將各區各校獨有的黨史教育素材轉化為生動課堂,讓黨史教育有“京味兒”,有“情味兒”。
朝陽區推出“一書、一刊、一片、一冊、一本、一號”黨史學習教育資料包,為黨員幹部提供生動教材。同時,充分依託新型媒體技術,邀請黨史專家和革命後人錄製黨課視頻。
石景山區各級黨組織書記、“身邊榜樣”“先進典型”組成宣講團,深入樓宇、園區、社區、學校、機關、企業、網站、軍營進行交流宣講,組建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模範、老教師“五老講師團”,用親身經歷為青少年學生講述黨史故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資源也成為黨史教育的生動課堂。海淀區發揮香山革命紀念地、李大釗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籌建紅色文化數字體驗館,打造“百秒講習”宣講品牌,開展“百年紅心印海淀”網路接力傳播活動。豐台區充分利用長辛店黨的早期革命活動舊址等紅色資源開展現場教學,引導黨員幹部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做到常學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
3月25日是中共中央正式進駐香山72周年紀念日。北京人藝原創革命歷史題材大戲《香山之夜》公演,一次跨時空的對話,演繹着信仰使命的交鋒,清晰闡釋了中國共産黨勝利的歷史必然。
2021年,北京出版集團也將陸續策劃推出《紅船駛向中國夢——給青少年的百年黨史課》等一批重點圖書,幫助黨員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把黨的歷史學習好、傳承好。
“每月一題”解民憂 我為群眾辦實事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百年黨史深刻昭示,必須永遠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市委注重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接訴即辦”作為主渠道、主抓手,通過“每月一題”,主抓老房子辦理房産證難、預付式消費退費難、拖欠工資等高頻難點民生問題,明確了600多項具體任務和2021年擬出臺的60多項政策,市、區、街鄉三級聯動推動解決。同時,組織廣大黨員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和途徑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平谷區圍繞12345“接訴即辦”,在全區開展問題大起底、民情大走訪。馬昌營鎮第一時間部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集中攻堅月”活動,全體機關幹部進村入戶,敲門走訪。不到一週,休閒廣場建設等17項民生工程列入2021年為民辦實事清單。鎮羅營鎮全體黨員幹部7天走訪全部5000余戶村民,並送上“有事您説話”聯繫卡,公開鎮機關主要科室負責人和包村幹部手機號碼,居民有事兒,隨時撥打。
西城區啟動“紅墻先鋒在社區 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全區近500個在職機關黨支部、教育單位、醫療機構和區屬一級企業黨組織與263個社區黨組織進行全覆蓋結對共建。目前,各街道和社區已梳理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小區停車難、道路坑洼等315個本年度要結對共同解決的問題。
朝陽區緊緊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解決民生實事難事、推動基層改革創新三個重要領域,深入推進“年度三件事”體系建設和各項任務落實。2020年,朝陽區70個部門、43個街鄉共完成“年度三件事”355件。在此基礎上,2021年全區各單位、各街鄉將結合實際情況實施至少三項改革創新舉措。
通州區梳理制定了8類29項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我們將在老城區組團式連片整治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實現一處處‘盆景’向一片片‘風景’轉變,打造城市副中心亮麗風景線,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每一份成果。”通州區有關負責人説。
汲取智慧和力量 為開新局謀良策
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市委提出要堅持統籌兼顧,把黨史學習教育同“一個開局、兩件大事、三項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同動員廣大市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我們將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昌平區各項事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昌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昌平區將聚力開放搞活未來科學城,推動“兩谷一園”創新突破。
“懷柔區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聚焦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快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強大動力,切實以高品質學習成效推進高品質發展。”懷柔區有關負責人説。
“我們要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戰勝艱難困苦的精華,深入基層一線,了解掌握實情,統籌協調兼顧,創新方式方法,謀良策、出實招、解難題。”大興區有關負責人説,黨史學習教育,關鍵是要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工作方法、工作實績,紮實有序高標準地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兩區”建設是發力點、重頭戲。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大興新媒體産業基地等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兩區”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升黨員幹部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比如,外資項目招商難度大、重點區域空間支撐不足、國際配套亟待補短板等“兩區”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已被梳理出來,一系列“對症下藥”的創新政策正在落地。(於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