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同尋常的兩會 萬眾一心的力量——寫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在京召開;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京召開。
這是一次特殊的“兩會時間”——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因抗疫而推遲召開的兩會,必將有力鞏固防控成果,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激勵14億中華兒女向着既定目標任務奮勇前行。
這是一個非凡的“中國時間”——
作為率先有效控制國內疫情的國家之一,作為全球經濟重要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召開的這次兩會將釋放保持定力、開放合作的鮮明信號,彰顯攜手前行、共克時艱的中國擔當,為世界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不同尋常的兩會 標注影響深遠的歷史方位
“小滿天天趕,芒種不容緩。”5月20日,正是小滿時節。放眼神州大地,從農田到工廠,一派忙碌景象——
麥浪滾滾、穗頭漸垂,小麥正處於即將成熟的灌漿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赴京開會前夕還來到麥田裏查看小麥長勢。“不誤農時,力爭豐收!”
清晨5點40分起床,6點出門,掃健康碼、測體溫、坐通勤車,7點15分準時站上操作工位。自3月底企業逐步復工復産以來,全國人大代表、神龍汽車武漢工廠焊裝鈑金工楊祉剛鉚足了幹勁:“我要和工友一道,開足馬力,搶回産能,把延誤的時間奪回來。”
……
再展生機的中國,正在忙起來、動起來、跑起來。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上,到處可見代表委員們忙碌的身影。
此時此刻,他們肩負重托和責任,即將走進最高國家議政殿堂,共商國是,共話發展,共謀未來。
在特殊國內外形勢下,兩會是一次重要宣示——
回眸2019年,面對諸多困難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GDP接近100萬億元大關、每人平均GDP跨上1萬美元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邁入2020年,擺在面前的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是百年目標的實現時刻。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巨大考驗面前,全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成果。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開兩會,充分表明我國經受住了這場異乎尋常的考驗,穩步從‘雙統籌’走向‘雙勝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委員説。
“中國發出迄今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最具信心的信號”“這是恢復正常狀態的跡象”……對中國宣佈召開兩會的消息,外媒積極評價。
2020年,中華民族站在重要節點。
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
“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
這是一言九鼎的鄭重承諾,是沒有退路的必勝決戰。
到2020年5月17日,全國有780個縣已經宣佈脫貧摘帽;下一步將對尚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1113個貧困村掛牌督戰。
“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不會改變,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節點不會改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表示。
開啟奮鬥新征程,兩會是一扇觀察窗口——
南韓KBS電視台評價説,2020年的中國兩會不同尋常,將聚焦疫情後如何克服困難再上臺階。
世界高度關注,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將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奮進航程上的發展目標。
“落實兩會的政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將極大增強中國自信,讓全體人民以更大鬥志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金李説。
堅定不移的目標 凝聚攻堅克難的同心偉力
同比下降6.8%——受疫情影響,2020年首季經濟增速呈現深度降幅。
逆境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作加快恢復,經濟愈發彰顯巨大韌性。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處於榮枯線之上,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出口和工業用電量增速均實現由負轉正,服務業、投資、消費指標降幅收窄……主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運作正逐步從復蘇走向常態化。
“我們也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張佔斌説。
面對艱巨挑戰,中國兩會將出臺什麼樣的政策、採取什麼樣的舉措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舉國關注,舉世矚目。
疫情發生後,全球産業鏈上的中國環節,主動謀變、突圍自救,為實現新一輪發展贏得機遇。
復工復産有什麼困難?産業鏈受到哪些影響?需要哪些政策支援?
作為世界重要的光電子産業基地,光谷是中國製造業中亮眼的部分,也是全球産業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期間,部分企業從未停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目前已全部復工。“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上下游産業鏈受到衝擊。但那些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在危機中逆勢而上,逐漸在競爭中佔據優勢。”2020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的建議將聚焦創新。“危中尋機、化危為機,關鍵還要在創新中找出路。”
攻堅克難,更要抓牢發展新機遇。
從“雲辦公”到“雲上課”,從智慧製造到5G商用,從無接觸配送到線上問診,從“新基建”到線上“廣交會”……疫情期間,數字化技術應用成為抗疫“利器”,為中國數字經濟轉型按下“快進鍵”。
“在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不僅能在短期內獲得新的投資機會、提升發展動能,還會提升企業個體和經濟整體的抗風險能力。”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委員説。
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
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慧訓練師、無人機裝調檢修工……3月,有關部門發佈16個新職業,多集中在高技術領域,折射中國未來發展脈絡。
充滿希望的未來 續寫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風勁正是揚帆時。兩會召開前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為長遠發展謀篇佈局依然步履鏗鏘。
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對外公佈。
在嚴峻複雜環境中繼續推動改革開放創新,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這是中國定力的體現——
從要素市場化配置到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開工到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密集開業,從發力“新基建”到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面對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中國改革開放創新的腳步愈加堅定。
發揮制度優勢,補齊短板,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中國信心的彰顯——
中國有效遏制病毒傳播、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實踐再次生動證明,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制度優勢,更要有效轉換為治理效能。
在共識中真抓實幹,在團結中埋頭苦幹,這是中國力量的凝聚——
“大家對今年兩會充滿期待,提出的‘金點子’我會寫進建議裏帶到會上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説,希望這次兩會能謀劃好未來長遠發展,鼓舞大家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
傾聽呼聲,汲取智慧,匯聚共識。
2020年兩會,國務院各部門將通過視頻、電話、網路等了解代表和委員反映的實情。各部門均成立了兩會工作專班,設置代表和委員熱線電話。
不同尋常的兩會即將召開,在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同時,要增強憂患意識、展現責任擔當。
“這次兩會將按照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結合內外環境變化,謀劃好怎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怎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將向世界充分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