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系列項目路演啟動

日期:2019-11-19 15:50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分享:
字號:        

  近日,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系列項目路演啟動儀式暨北京理工大學智慧製造專場路演在京舉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劉暉、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戴斌等領導出席活動。

  承接科技成果在京轉化

  2018年,為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北京市科委聯合市教委、市知識産權局和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積極推進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建設,建立與在京高校院所的深層次對接機制,做好科技成果在京落地的承接服務。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的建設旨在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科技成果轉化關鍵環節短板,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成果轉化工作體系,強化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激發全社會創新主體活力。

  劉暉在致辭中表示,希望該平臺堅持改革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按照“抓兩頭、打通道,匯聚四方力量”的思路,抓高校院所源頭項目,抓相關區落地承接,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搭建成果對接服務平臺,匯聚北京市相關部門、各高校院所、各相關區、各市場主體的力量,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下一步,市科委將依託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臺,繼續加強與北京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及各高校院所的緊密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完整創新鏈。

  劉暉指出,我國成果轉化工作已經走過30多個年頭。從1985年國務院成立全國技術市場協調指導小組到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給我國的成果轉化工作帶來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機遇;轉化鏈條很長,不是靠某個人和事來完成,而是需要專業的聚焦、專業的團隊、專業的設施、專業的生態;成果轉化需要更多的耐心、支援、投入和情懷,為我們的成果轉化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智慧製造專場受到青睞

  在智慧製造專場路演會上,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6個項目先後登場。曹傑副研究員首先展示了倣生智慧感知三維成像技術項目:“我們的技術從源頭打破常規成像規則,結合昆蟲複眼具有大視場高靈敏度、人眼視覺具有變解析度和冗余數據壓縮的優勢,提出一種複合倣生三維成像感知方法,未來可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智慧製造等領域。”

  車輛技術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大特色與優勢,“熱泵空調是提升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里程的重要技術途徑。”副研究員宋盼盼帶來的零污染車用空調二氧化碳渦旋壓縮機項目,與傳統工質亞臨界迴圈壓縮機相比,該項目具有整機體積小、效率高及環境適應性強等顯著技術優勢,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隨後,三位穿着機械裝備科研人員展示了宋遒志教授科研團隊研製的剛柔型人體能力增強外骨骼機器人。宋遒志介紹:“我們的機器人既可用於提升單兵作戰能力,也可用於心衰、肥胖、老年等行走不便者的輔助行走,以及野外勘探、搶險救援、登山等輔助負重。”

  研製世界上最小的質譜儀是徐偉教授的心願,如今他帶領的團隊離這一目標又前進了一步。徐偉展示的生化違禁品快檢微型質譜儀,有利於打破國外同類型儀器的價格壁壘,還將實現小型化質譜儀在國內各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的推廣。

  最後兩個項目來自徐春廣教授課題組研發的機械手無損檢測系統,針對複雜曲面金屬和複合材料構件的超聲無損檢測與評估難題,能完成人工無法實現的掃查工作;梁志強副教授等完成的微細刀具技術與系列産品項目,在微細刀具設計、刃磨製備及切削技術等方面實現了系列技術突破,取得多項國內第一。

  “二氧化碳渦旋壓縮機可以在燃油車使用嗎?”“外骨骼機器人民用産品重量和成本多少?”“能否在會後跟您具體對接一下?”……智慧製造專場路演活動受到近80家投融資機構、重點企業的現場追捧,每個項目的現場提問交流總有點意猶未盡。

  十場路演實現資源對接

  路演開始前舉行了北京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聘任儀式,北京市科技金融促進會理事長季小兵、北京科創基金總經理楊力、雷科防務總經理劉峰等三十人應邀擔任諮詢專家。

  本次啟動的系列路演活動是在北京市科委指導下,由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和北京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共同策劃,聯盟秘書長、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陳柏強介紹:“在未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還將有9場路演活動,分別由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在京高校院所承辦。”

  據悉,北京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是在北京市科委等支援下,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技術轉移機構發起成立,目前已經集聚約40所北京重點高校在內的政産學研金等各類創新資源,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

  近日,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實際,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和北京高校技術轉移聯盟雙方共同聚焦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已舉辦多期“科轉智庫”科技成果轉化品牌沙龍,立足於進一步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理論研究,提升技術轉移從業人員專業水準,受到了廣泛好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