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探索“五步工作法” 牛王廟小區成功實現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轉型升級

日期:2019-08-13 10:40    來源: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

分享:
字號:        

  朝陽區住宅小區數量位列全市前列,絕大部分小區已實施了專業化物業管理,但仍有一部分為居民自治、雇人看護等形式的老舊失管小區。這些小區均為90年代以前建設,産權單位多為已經破産的原計劃經濟時期的國有企業,這類小區設施設備老化,環境衛生較差,居民繳費意願不強,物業管理很難進入。為破解這一難題,朝陽區提出“法治物業、智慧物業、品牌物業”的總要求,自2017年起在46個失管老舊小區開展了物業管理轉型升級試點,在“準物業”基礎上逐步升級為專業化、市場化物業管理,取得了明顯實效。牛王廟小區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

  一、牛王廟小區的基本情況

  牛王廟小區是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小區,也是一個典型的售後公房小區,産權性質複雜,共有5棟多層住宅樓、255套房屋,總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開展試點工作前,牛王廟小區由朝陽區房屋管理局第三管理所和小區自管會共同管理:第三管理所負責樓內維修及設施設備養護工作,只向公房租戶收取租金,不向房改房住戶收取費用;自管會負責停車管理收費,用於小衛生、綠化等支出。整體上,管理力量和資金都嚴重不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牛王廟小區於2017年開始進行試點,推動建立專業化、規範化的物業管理並取得良好成效。

  二、主要經驗做法—“五步工作法”

  牛王廟小區試點轉型工作方法可總結為“五步工作法”:

  第一步:黨建引領,問需於民。在朝陽區委及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社區黨員幹部廣泛宣傳,採用進門入戶、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講解物業管理領域的政策,打消群眾疑慮,並就小區安保、衛生、綠化、停車管理、設施設備維修等方面問需於民,根據居民意見,制定了6項改造計劃,並大範圍徵求了居民意見。

  第二步:專業支援,統籌規劃。左家莊街道聘請了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牛王廟小區房屋、設施設備、管理成本等進行系統評估,初步測算出牛王廟小區若實施物業管理,全年需管理經費30.1萬元,每平米1.84元/月的收費標準。在居民普遍反映這一標準過高後,街道結合停車收費、産權單位用房收費等進行了綜合測算,提出了新方案,包括四個方面的費用:一是物業費,按照0.69/月每平方米的標準交納,全年收費率為80%,共計9萬元,佔總費用的29.9%;二是停車費,75個停車位全年共交納停車費7.02萬元,佔總費用的23.3%;三是産權單位補貼,全年約4萬元,佔總費用的13.3%;四是街道補貼,全年約10.08萬元,佔總費用的33.5%。上述方案實行以來,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第三步:共商共治,民主決策。牛王廟小區把“法治物業”貫穿試點全過程,在小區重大事項上,按照相關法規的要求,堅持居民共同決策。特別是在選聘物業服務企業中,依據《北京市物業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監督下,由社區居委會代行業主委員會職責,組織居民投票,最終形成了建築面積過半且居民人數過半的共同決議,選聘北京樂都物業公司為小區提供服務,90%的居民與其簽訂了《物業服務合同》,明確了業主和物業企業的雙方權責。

  第四步:綜合整治,成效共用。為改善牛王廟小區設施、環境,減輕物業服務企業負擔,左家莊街道組織開展綜合整治,同時聯合執法部門、産權單位,在拆除違法建設、推動架空線入地、排除消防安全隱患、改善小區硬體設施、增加綠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夯實了小區物業管理的基礎。讓物業服務企業能夠聚焦主業,真正做好公共設施維修養護、秩序維護、清潔衛生等本職工作。

  第五步:先嘗後買,優質服務。在實施物業管理初期,牛王廟小區試行“先嘗後買”,物業服務企業不向居民收取物業費。由街道和房屋管理局對物業企業給予一定支援,這一過渡的做法,避免了因驟然收費而引發抵觸情緒。在居民真正體驗到專業物業服務帶來的舒適、便捷後,再逐步增強花錢買服務的意識。2018年,牛王廟小區的業主普遍對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繳費意願顯著提高,物業收費率達到82%。

  通過試點轉型,牛王廟小區硬體條件和服務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管理責任不清、資金來源不足、服務不專業,消防隱患突出,整體環境品質較差等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同時還轉變了老舊小區管理單獨依靠自治、政府一把抓的舊觀念,形成黨群共同決策、各方共商共治的管理“新”模式,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老舊小區轉型升級路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