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日11月20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京市2025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果發佈展示活動11月18日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舉辦。420余個案例入選2025北京兒童友好空間和兒童觀察團優秀案例。
2023年北京市23部門出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東城、西城、海淀區相繼獲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2025年北京全域入選第四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提出22個方面、377項建設任務,按照全域創建、試點先行,統籌推進、多元參與的原則,合力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取得初步成效。
2025年,市婦兒工委辦公室與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聯合開展“2025北京兒童友好空間和兒童觀察團優秀案例徵集推廣”,各區推薦兒童友好街區、社區、活動基地和兒童觀察團等4類案例420余個,形成一批可複製經驗和工作成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活動現場,來自海淀區中關村街道、東城區鐘鼓社區、朝陽區“育夢朝陽”兒童友好空間和西城區大柵欄責任規劃師的代表,分別圍繞“多彩科南路共建兒童友好街區”“以自然美育空間營造帶動的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朝童向未來 更新助成長”“童心規未來 共劃大柵欄”等主題,分享了工作經驗和實踐做法。
北京工業大學責任規劃師團隊聯合大柵欄街道發起的全國首個“大柵欄兒童責任規劃師”項目獨具創意。團隊招募培訓300余名兒童責任規劃師,並通過兒童參與調查法採集3萬餘條兒童意見,讓孩子們全程參與街區“調研—設計—施工—評價”。從通學路的適兒化改造,到京劇臉譜拼圖、活字印刷互動墻等“玩中學”場景打造,再到衚同游戲小驛站、老墻故事塗鴉板等創意構想,兒童責任規劃師以“一米的高度”重構空間邏輯,讓古老街區變身兒童成長樂園。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陸玉涵就是其中一位兒童責任規劃師。2023年10月至今,她以志願者兒童專家的身份,參與了大柵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多項活動,並提出建議。比如給楊竹梅斜街的狹窄路段加裝警示樁,給陡峭的臺階貼上防滑條等,這些建議均被採納。她提出的在上學安全走廊設置專用騎行標識的建議,還被北工大的研究生寫進了論文。
“這些經歷讓我收穫很多,我不僅鍛煉了觀察分析、溝通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而且培養了主人公精神與社會責任感。”陸玉涵説。
活動還發佈了《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指引》《兒童友好空間規劃建設指南》。北京兒童友好地圖在高德App正式上線,通過數字地圖技術,為市民提供一目了然的兒童友好空間分佈與導航服務,讓兒童友好觸手可及。
世界兒童日期間,市、區將聯動集中開展“兒童友好宣傳周”,實施“點亮兒童未來行動”;城市大屏、重點站區等處將播放兒童友好宣傳片和宣傳海報;北京奧林匹克塔、世貿天階等樓宇建築以“童心築夢 友好北京”等宣傳語和多綵燈光,點亮兒童美好未來。(代麗麗 魏雲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