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年內將投入使用,京唐城際鐵路列車也將從此站始發。屆時,京城大型鐵路交通樞紐站將達到8座。從城市副中心出發,鐵路能夠快速通達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寶坻區、天津市北辰區等地。
11月13日上午,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探訪時發現,該車站已經初具雛形,“地下樞紐地上城”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車站佈置。

“京帆”連綿靈動、造型獨特。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承擔着高鐵、城際、地鐵等多制式軌道交通的換乘與運輸功能。(安旭東 攝)
地下面積相當於7個北京南站
站在城市副中心站站區廣場駐足仰望,屋蓋上的7片主帆、3片小帆片片展開、連綿靈動、造型獨特。“這便是‘京帆’,寓意‘揚帆起航、千帆競發’。”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站長柴宇説,“未來,廣場綠色景觀將與‘京帆’相呼應,檐下形成一個綠色城市會客廳,變身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域。”
“京帆”不是裝飾的花架子,身上更藏着綠色節能的奧秘。走進車站內部,陽光透過“京帆”打在人們身上,暖意融融。柴宇表示,同水立方一樣,屋蓋設置了泡泡採光頂ETFE氣枕,一構雙層,平衡冷熱負荷。“京帆”屋蓋下方是車站的採光井,陽光被引入地下32米深的候車站臺層,就連旅客候車時也能感受到自然光線。
走進站內第一感受是“大”!城市副中心站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地下建築規模約128萬平方米,地下面積相當於7個北京南站。雖然大,但利用率卻很高——城市副中心站,將承擔包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接駁場站、公共服務空間、市政配套設施、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在內的6大功能,地上還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開發城市綜合體涵蓋辦公、商業、公寓、酒店等多種業態,構建特色商務辦公組團與城市級活力商圈,呈現“地下樞紐地上城”的高度融合格局。
進站層兼具城市會客廳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結構共三層,每層功能不盡相同。
從西進站口乘扶梯來到B1層,城市副中心站東西兩側各設置了一個進站口、一個出站口,東西進站口還各配套了一條安檢通道,旅客進站需要實名驗證,B1層部分區域預留着城市通廊、下沉廣場、商業步行街及商業配套等空間。“B1層兼具進站功能和城市會客功能,將是一處不折不扣的‘城市會客廳’。”柴宇表示。
鐵路綜合服務中心已掛牌,站內路標和指引牌已經佈置到位。鐵路綜合服務中心能夠為旅客提供售票、退票、改簽、臨時身份證制證等相關服務,該區域還將配備自助取票機等相關設備設施。路標和指引牌則標明瞭鐵路進站口、無障礙電梯等區域的方向。
B2層是旅客的候車區域,也是未來軌道交通的換乘區域。順着柴宇手指的方向,見到了正在佈置中的候車大廳,14個檢票口分7組列於東西兩側。中間區域,12306愛心服務台已建好,計劃放置暖色調的候車座椅。候車換乘區域,地鐵6號線、平谷線等線計劃接入,還預留計程車、網約車等換乘區域方便旅客絲滑換乘。
B3層是城際鐵路站臺層,該車站按8台14線(含正線)規模設計,其中,京唐場為4台7線(含正線),包含3座島式站臺。
樞紐東西兩側咽喉區分佈着公交、計程車、網約車、小汽車等接駁場站以及其他市政配套,同步預留旅游大巴區域,方便外地游客來京旅游。
試驗階段到燕郊只需10分鐘
11月13日,6對京唐城際鐵路列車正進行按圖行車試驗,往返於城市副中心站與燕郊站、大廠站間。柴宇説,當前,按圖行車試驗時間為8時20分至18時20分。上午11時許,從2站臺登上試驗列車實地體驗發現,從城市副中心站到燕郊站,列車運作時間約為10分鐘。
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所屬京唐公司總經理郭友強介紹,京唐城際鐵路貫通已進入開通運營倒計時。京唐城際鐵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至河北省唐山站,設8座車站,全線149公里。按圖行車試驗即組織列車在正常運營條件下的非載客運作,真實記錄列車的正晚點數量、正點率,檢驗各系統在模擬運營條件下的適應性和穩定性。“這是運作試驗中最後一個環節,也是線路正式開通運營前最後一個測試項目。”郭友強介紹。
城市副中心站是“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點,集城際鐵路、地鐵、市郊鐵路、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除了京唐城際鐵路,副中心站計劃聯通京濱城際鐵路、懷興城際鐵路等鐵路線,通達天津濱海新區、首都機場、大興機場、雄安新區等地。(鬍子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