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經開區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迎來兩項標誌性成果——北京遠端異地分散評標系統首個項目在市級主場及經開區、昌平區副場協同聯動下順利完成評審,北京市多行業共用見證交易系統在區內正式部署應用。這兩項成果標誌着經開區在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改革、系統化建設方面再上新臺階,為構建高效、透明、公正、科學的招投標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北京遠端異地分散評標系統是首都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在首個實踐項目——城市副中心職工周轉房六合村項目配套工程評標過程中,多位專家分別在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場與經開區、昌平區副場同步開展線上評審,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員少跑路”。同時,評標過程全程電子化留痕,評標數據實時匯聚,過程可查、結果可溯,有效切斷了評標各方潛在關聯,進一步降低廉政風險、強化監管效能,顯著提升評標效率與規範化水準,推動評標工作從“物理集中”邁向“數字融合”。
與此同時,北京市多行業共用見證交易系統也在經開區率先部署落地,並完成首個項目——北京經開區E18停車場改造工程的資格入圍評審工作。這是該系統在全市區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首次應用,意味着區級平臺服務邊界進一步向多行業、多領域拓展。
此前,經開區分平臺服務範圍主要集中於政府採購和建設工程兩類項目。此次系統部署後,服務範圍延伸至外電源項目、信息化類項目、臨時工程等多領域。以首單項目E18停車場改造工程為例,項目吸引27家投標單位積極參與,工作人員依託系統功能,通過資料查驗、系統記錄、全程音視頻留存等方式,對資料遞交、入圍評審全流程見證。“目前已有多個同類項目進入招標計劃公示環節,正按流程有序推進。”經開區綜合服務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市級層面下沉的專業見證交易模組,該系統將為更多行業項目築牢風險防線。
作為積極響應首都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改革的區級平臺之一,經開區分平臺在系統首單實踐中展現出成熟的組織協調與技術支撐能力。從場地佈置、系統調試到網路安全檢查,經開區分平臺提前謀劃、精細部署,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運作高效。“兩項系統的成功落地,不僅是首都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的重要實踐,也為經開區積累了寶貴的屬地服務經驗。”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市級主場及各區副場的協同聯動,推動系統在更多項目中推廣應用,積極探索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新路徑,助力形成標準統一、運作高效、監管有力的跨區評標新格局,為首都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亦莊力量”。
2025年以來,經開區緊跟首都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步伐,持續推進平臺數字化、智慧化、規範化建設,全面提升項目交易服務質效。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經開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完成各類交易項目260宗,累計進場交易637次,總投資估算105.36億元。其中,房建類項目156宗,投資估算100.63億元;政府採購類項目104宗,投資估算4.73億元。總中標金額74.06億元,節約資金31.3億元,資金節約率達2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