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性消費數據看北京消費結構轉型 新潮涌動

日期:2025-11-04 08: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迎着冬日的晨曦,去海陀山上滑剛剛壓好的“麵條雪”;盛夏的夜晚,在鳥巢沉醉於動人旋律加入萬人合唱;秋日的午後,伴着發動機的轟鳴在卡丁車賽道感受速度與激情……2025年漸入尾聲,“90後”小凌近日翻看這一年的消費帳單,自己的消費偏好正悄然轉變,為體驗、為情緒買單漸成主旋律。

  小凌的個人消費帳單,恰與北京的整體消費“帳單”趨勢暗合。近期,北京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前三季度,服務性消費成為一抹亮色,服務性消費額同比增長4.8%,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8%,創近五年來新高。

  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黃丹陽看來,服務性消費新潮涌動,與居民消費的多元化趨勢同頻共振。

  多元化體現在多個層面。消費目的更加多元,居民不再局限於商品功能本身,而是更注重通過消費實現身份認同與情感連結,文化IP、文旅體驗類消費佔比顯著提升。一場演唱會讓數萬歌迷奔赴一城之約,一部電影帶動周邊産品熱銷斷貨,一款“頂流”玩偶引發排隊搶購盛況……“悅己經濟”逐漸興起,讓服務性消費的活躍度顯著提升。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電影、演出市場票房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旅行社及相關服務行業收入增長超一成。

  服務性消費中的消費品類更加多元。“85後”小韓近幾年愛上了騎行,花費不菲購置裝備的他,每週末都要來一次長途騎行,享受逐風馳騁的自由。這樣的“質價比”消費,成為年輕人新的追逐點,從而帶動健康類服務性消費穩步增長。第三方支付平臺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運動場館、健身房及私立醫療機構客單價與消費總量呈上升趨勢。

  手機上動動手指,商品便即時送貨到府,數字化服務不斷重塑居民的生活方式。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觸網率達51.6%,較2024年全年提升2.1個百分點。即時零售模式錶現格外活躍,限額以上便利店、超市、倉儲會員店等業態通過網路合計實現的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網際網路直播、游戲及生活服務帶動資訊服務性消費額兩位數增長。

  此外,居民消費特徵也趨於多元。一邊是花時間比較外賣平臺十幾元的優惠套餐,另一邊卻願意為健身課程一次性支付上萬元,“極致精簡”與“一擲千金”可能並存於同一消費者的不同品類選擇中,個體消費異質性增強。

  服務性消費新潮涌動,成為驅動消費結構優化轉型的力量。但這股力量,還有待激發更大潛能。黃丹陽認為,北京文旅商體展融合深度可進一步加強。演出、電影、賽事、展覽的紅火,集聚了人氣,但消費外溢能力待提升。黃丹陽建議,未來,可更系統地將首都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持續影響力的文化IP,拓展“票根經濟”價值鏈,推動景區、演藝、賽事與商業體之間更緊密聯動,構建更多跨業態的複合型消費場景。

  此外,科技賦能服務消費也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科技巨頭、獨角獸等創新企業雲集,北京創造數字文娛、智慧醫療等更多“網際網路+服務”新消費場景具備天然優勢。同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着過境免簽政策不斷放寬優化,北京成為境外游客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入境游客388.4萬人次,同比增長42.9%。未來,加強對北京文旅資源與文化IP的國際傳播,在跨境支付、服務標準、消費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游客,提升服務消費的國際化能級。(趙語涵)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