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發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規範提升 均衡發展”三年行動清單(2025—2027年)》(簡稱《行動清單》),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標準嚴格、監管高效、覆蓋城鄉、優質均衡的首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行動清單》提出,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基礎規範建設。至2027年,完成網路平臺升級優化,實現諮詢解答、申請辦理等統一齣口、“一網通辦”,探索實體平臺在科技創業園區、特色産業基地設立工作站點。推動公證機構進駐“三城一區”,強化回天地區、亦莊開發區等重點區域公證服務點建設,開展“社區(村)公證服務顧問”試點工作。至2027年,建成巡迴辦證、視頻公證、定期辦證等工作機制,實現偏遠地區公證供給有效覆蓋。
深化城郊區律所結對互助的做法經驗,至2026年,建立全市生態涵養區專屬公益法律服務專家團體系。律師行業法律服務志願團、公共法律巡迴服務團每年開展法律服務活動不少於16次。持續開展“郊區律師對口培養工程”。
打造全國司法鑒定行業示範高地。加強對酒精檢測、親子鑒定、法醫精神病鑒定等重點領域規範治理。法醫物證、法醫毒物、微量物證、環境損害、電子數據等專業資質認定覆蓋率達到100%。

在法律援助工作方面,《行動清單》提出,重點針對法律援助人員收取受援人財物、怠於履行義務、不會見、不閱卷、不履行辯護義務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建立市法律援助專家庫,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等建立重點群體法律援助律師專業團隊。進一步提升援助案件品質,完善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事後管理機制,每年持續開展案件品質評估,案件抽查率不低於上一年度案件總量的0.2%。至2026年,案件優良率不低於評估案件總量的70%;至2027年優良率不低於80%。
據介紹,北京市司法局已建成全國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7206個村(居)實現法律服務全覆蓋。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五年來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577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9%。北京市司法局開創由職業律師擔任村(居)法律顧問的“北京模式”,1100余名律師服務全市3700多個村,年均提供各類服務41萬件次。北京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諾制,近三年共受理農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4萬件,為農民工成功討薪6.5億元。2021至2024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累計開展矛盾排查146.3萬次,預防糾紛2.9萬件,調解糾紛111.7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