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舞臺劇《碧海壯歌》先後走進北京市順義區與懷柔區,以其深沉的藝術力量與崇高的精神內涵,在兩區觀眾中引發了熱烈反響,唱響了一曲致敬民族脊梁、激蕩愛國情懷的時代壯歌。
在順義區仁和中學,五百餘名學生齊聚現場,另有二百名學生通過線上直播同步觀看。演員們將“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等科學巨擘隱姓埋名、畢生奉獻的感人事跡娓娓道來。劇場內,掌聲一次次為國之重器的突破性成就而響起,更為科學家們“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而感動。許多學生被劇中深沉的家國情懷與無私的奉獻精神所震撼,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思政大課,讓科學家精神的種子在年輕的心田中悄然生根。
在懷柔區的演出現場,三百餘名社會各界觀眾同樣沉浸在這場精神洗禮之中。一位觀眾在演出結束後激動地表示:“剛看完《碧海壯歌》,我太受觸動了,今天才真正明白‘奉獻’二字的千鈞重量。正是有黃旭華院士這樣一代又一代心繫國家、默默付出的科學家,我們國家才能在科技領域不斷實現突破,贏得今天的底氣和尊嚴。”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在場眾多觀眾的共同心聲。他們從劇中汲取了磅礡的力量,紛紛表示將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以科學家為榜樣,多一份擔當,多一份堅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碧海壯歌》成功突破了科普活動慣性的“知識灌輸”模式,創新性地將科學精神的傳播與高雅藝術形式相結合。這種“科普+文藝”的模式,為科普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思路,展現了科普內容與形式的無限可能,使其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感染力,有效提升了市科協在科普工作中的整體成效與社會觀感,有效打通了理論宣講與情感共鳴的“最後一公里”。此次活動不僅激發了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熱情,更在社會層面凝聚起學習功勳、砥礪奮進的廣泛共識,為強國建設注入了強勁而持久的精神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