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北京兩界聯席會議論壇舉辦

日期:2025-10-24 17:13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分享:
字號:        

  日前,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與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第23屆北京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席會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推動一流學術期刊發展 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主題,匯聚了來自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期刊出版界代表等150餘人,共同探討一流學術期刊高品質發展的路徑與策略。

  自2003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建立兩界聯席會議機制以來,該論壇已成為推動學科交叉、智力融合與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聚焦學術期刊在科技創新與社科繁榮中的重要作用,旨在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貢獻智慧。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李靜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牛青山致辭,強調了學術期刊對於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多位專家圍繞世界一流期刊建設、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期刊平臺建設與集約化發展等專題進行了深入分享。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長、中國畫報協會會長劉建生以《學術期刊的另外一種融合》為題,提出“深厚的文化融合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共同發展的底氣”。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創新部部長劉興平回顧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實踐歷程,提出了持續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思路和舉措。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戎珂分享了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的創刊歷程,介紹了通過匯聚跨學科視角、對接國際標準,快速成長為數字經濟研究重要國際平臺的相關經驗。航空學報雜誌社社長蔡斐介紹了通過優化選題策劃、完善同行評議機制等方法,提升期刊的學術品質與全球影響力的實踐經驗。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徐擁軍解讀了“以文評文”的理念、標準和方法,提出以搭建數字創新平臺為重點,幫助青年學者高效研讀學術精品、快速發佈研究成果的新探索。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杜海濤介紹了通過創新平臺運營模式,推動期刊集群向集團化發展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範例。

  在圓桌對話環節中,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新媒體部主任沈錫賓、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戎珂、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研究館員任艷青三位專家圍繞“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科技期刊的新角色與新任務”“構建負責任的科學傳播AI生態”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剖析了AI在推動出版模式革新與知識服務升級的同時,帶來了學術誠信、倫理規範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共同呼籲構建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傳播AI生態。

  本屆論壇延續了兩界協同、交叉融合的優良傳統,通過多層次、多維度探討一流學術期刊高品質發展的路徑與策略,分享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期刊建設的先進實踐經驗,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智慧。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