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清純透亮的迷人夜景也就無從談起。如何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平衡燈光美學與“暗天空保護”,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城市治理的核心,説到底是“人”。面向“十五五”規劃,城市工作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就要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題中之義。從這個角度看,北京“夜京城”十四景,就是又一張五光十色美麗北京的“名片”,又一幅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工筆畫”。看似簡單的城市照明問題,背後所蘊含的大城之治密碼殊為可貴。
香山香爐峰向東俯瞰北京全景、鼓樓遠眺中軸線、京昆線看首鋼大橋……北京將梳理俯瞰、遠眺、近視等城市視角廊道,打造“夜京城”十四景,擦亮城市夜景名片。近日發佈的《北京市“十五五”時期城市照明發展規劃》描繪的未來5年北京之夜的璀璨,不僅彰顯出美麗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底氣,也映射着這座城市以系統思維推進多元治理的生動探索。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夜晚不再僅僅是白天的延續,而是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與魅力的獨特時空。城市夜景,作為城市文化和經濟發展的新名片,正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水準和吸引力的重要標誌。從璀璨的燈光秀到寧靜的夜市,從繁華的商業區到寧靜的濱水空間,城市夜景不僅點亮了城市的夜空,更點亮了城市的靈魂與魅力。隨着夜間經濟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重視夜間的經營模式。燈光吸引了更多的顧客,夜市、餐飲、娛樂等行業因此蓬勃發展;又吸引了大量游客,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為擴大消費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見,夜景亮化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美觀度,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當暮色中的京城披上華彩,每盞燈火都在訴説獨特的故事,北京的精彩,從不止於白晝。從“璀璨巨龍”般點亮的八達嶺長城到宛如“燈光芭蕾舞者”的CBD摩天樓群;從豐臺花街的“左手鮮花,右手煙火氣”到什剎海的槳聲燈影;從“麗澤怪市”的潮玩文化到月亮河夜市的河畔風情……在這片燈光璀璨的天地中,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城市的魅力,還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從單點亮起來到多點串起來再到視野闊起來,“夜京城”的魅力持續提升的背後,是近年來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行動力。10多年時間,北京實現了從“繁星無影”到“藍天常在”的轉變。2024年PM2.5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65.9%,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2025年1-9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0%,優良天數達226天,同比再增加18天。在每1微克,甚至0.1微克的改善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情況下,持續推進美麗北京建設,讓這座城市有底氣打造遠眺城市燈火的視覺廊道。曾幾何時,從北京香山香爐峰向東俯瞰城市全景,就算是在白天,也是灰濛濛一片。而今,北京提出在未來五年選擇城市標誌性高點觀景視角,實現俯瞰城市集中建成區夜景全貌與城市天際線。這份決心説明,我們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實現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持續提高群眾藍天獲得感。
城市治理不是零散事務的簡單疊加,而是各要素、各領域、各環節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對方方面面的協同協作有很高要求。沒有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清純透亮的迷人夜景也就無從談起。如何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平衡燈光美學與“暗天空保護”,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北京在規劃中提出,將選擇天然暗天空基礎較好,或已有觀星活動的點位,開展星空露營、自然觀星等低干擾夜游活動。在永定河生態文化帶,規劃則提出了採用低干擾照明,嚴格控制光污染等要求。在點亮城市璀璨之光與守住星空凈土之間,北京把握住了分寸感。隨着大家對領略城市周邊星空之美的需求不斷增加,相信“星空經濟”在拉動餐飲、住宿消費加快增長的同時,也能滿足大家觀賞星雲斑斕的渴望。
城市治理的核心,説到底是“人”。面向“十五五”規劃,城市工作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就要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題中之義。從這個角度看,北京“夜京城”十四景,就是又一張五光十色美麗北京的“名片”,又一幅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工筆畫”。看似簡單的城市照明問題,背後所蘊含的大城之治密碼殊為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