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運河商務區與張家灣設計小鎮這片10.87平方公里的自貿試驗區內持續深耕,推動綠色金融、財富管理、ESG等重點領域跨越發展。過去五年,副中心年均新註冊企業超2萬家,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制度領航,是這片熱土煥發活力的根本。副中心構建了“1辦公室+9協調工作組+40成員單位”的高效推進機制,並匯聚56位專家學者與114家企業,組建起顧問委員會與業界理事委員會,形成多元共治的“兩區”建設格局。五年間,這裡累計形成8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新建樓宇項目住所證明新方式”等7項舉措躋身國家級創新案例;“京津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更成為北京自貿試驗區唯一入選商務部推廣的典型案例。
制度創新的“深耕耘”換來了外資集聚的“大豐收”。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全球IT諮詢巨頭IDC、德威斯特中國總部、安耐德私募等標誌性外資項目相繼落戶。世界第二大飛機租賃商渤海租賃連續增資,總額將達2億美元,為全市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外資利用作出重要貢獻。數據顯示,2021至2024年,北京自貿試驗區通州組團新設外資企業年均增長10.4%,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高達27.0%。這片僅佔通州區1.12%的土地,貢獻了全區24.0%的新設外資企業和32.5%的實際使用外資,成為名副其實的“開放強磁場”。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開放的堅實支撐。副中心承接308項市級賦權,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全國首個以智慧終端自助服務為主的政務中心、“兩區”一站式服務中心、“通通辦”企業服務平臺高效運轉,構建起“雲直播+新媒體+窗口服務”立體化政策服務體系。“一業一證”改革覆蓋40個行業,63項“一件事”整合服務落地實施,“運河英才計劃”持續升級,吸引大批人才匯聚。過去五年,副中心年均新註冊企業超過2萬家。
五年來,副中心還精心打造出三大特色品牌:“綠色自貿”“創意自貿”與“協同自貿”。在綠色領域,副中心參與制定國家級《綠色金融術語》標準,推出全國首筆“碳e貸”、全市首單CCER質押貸款等創新産品,建成綠色發展監測評估系統,設立綠色司法合議庭與生態檢察碳匯修復基地,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超23萬平方米,綠色金融全産業鏈生態加速成型。
在創意領域,張家灣設計小鎮引入北建院、黑油數字等高端資源,落地北京服裝學院,建成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推動北京時裝周、城市建築雙年展等品牌活動落地,併發布全市首個區域時尚産業專項方案。
在協同領域,副中心實現京津冀三地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100項涉稅事項“同事同標”,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下一個五年,城市副中心“兩區”建設將繼續乘風破浪,為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副中心力量。(陳強)